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急行军(急行軍)  拼音:jí xíng jūn
为使在短时间内能到达目的地,于是采取增加行军速度、减少休息次数与时间等紧急方式的快速行军。通常徒步速度为每小时六至八公里。
《國語辭典》:车队(車隊)  拼音:chē duì
因同一目的而聚集成的汽、机车团队。如:「这次的车赛总共有十个车队报名参加。」
《國語辭典》:离队(離隊)  拼音:lí duì
离开部队或队伍。如:「他自行离队回家。」「那个士兵未请假离队一星期。」
《國語辭典》:压队(壓隊)  拼音:yā duì
在队伍后面监督。如:「这批人犯由他负责压队,送往刑场。」也称为「押队」。
《漢語大詞典》:象队(象隊)
(1).以象为坐骑的作战部队。旧唐书·南蛮传·真腊国:“有战象五千头,尤好者饲以饭肉。与邻国战,则象队在前,於背上以木作楼,上有四人,皆持弓箭。”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象队执长鎗,附戈鎗,末如张两翼,依傍而夹辅,大行队则如火如荼,轰雷掣电之师矣。”
(2).以象运木的队伍。 明 徐渭 《画鱼》诗:“尺梢詎许牛涔活,远木何劳象队移。”
《國語辭典》:插队(插隊)  拼音:chā duì
不按次序,任意从中插入队伍。如:「等车、买票都应依序排队,不可插队。」
《漢語大詞典》:插队落户(插隊落户)
“十年浩劫”时,将知识青年、干部等安插到农村生产队落户,参加农业劳动。 巴金 《随想录·怀念萧珊二》:“出乎意外,第二天一早,我那个插队落户的儿子在我们房间里出现了。”亦省作“ 插队 ”。 陈建功 《飘落的花头巾》一:“我在一九六七年去插队时,妈妈已经让人整死了。”
《國語辭典》:敢死队(敢死隊)  拼音:gǎn sǐ duì
不惜牺牲性命来完成任务的精锐部队。
《國語辭典》:幢队(幢隊)  拼音:chuáng duì
军队中掌旗作先导的队伍。《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武陵王纪传》:「便骑射,尤工舞槊。九日讲武,躬领幢队。」
《國語辭典》:路标(路標)  拼音:lù biāo
道路沿线凡指示地点或可做为指引路线的标志都称为「路标」。如:「高速公路两旁设有许多路标,用以标示地点及行进路线。」
《国语辞典》:主队(主队)  拼音:zhǔ duì
1.主力队伍。如:「此次攻坚演习,以第一中队为主队,其他中队负责掩护。」
2.代表主办单位、地区、国家参加竞赛的队伍。也称为「地主队」。
《国语辞典》:舞谱(舞谱)  拼音:wǔ pǔ
以符号著录舞蹈动作、队伍形式、音乐节拍等的谱式。
《國語辭典》:仪仗队(儀仗隊)  拼音:yí zhàng duì
1.由军队指派以执行重要典礼任务的小部队。有时附有乐队,以迎送国家元首或贵宾。
2.由手持仪仗的人员组成的队伍,游行时走在游行队伍之前。
《漢語大詞典》:刑侦队(刑偵隊)
负责刑事侦缉的专门队伍。《文汇报》1984.11.25:“市公安局刑侦队在会同淮海路派出所民警侦查时,听游客反映,有个叫‘ 本昌 ’的男青年当时在现场。”《解放日报》1986.5.25:“交通队、刑侦队干警火速赶到现场,经勘察,这是被人用自行车撞死的,但肇事者已不知去向。”
《国语辞典》:红叶少棒队(红叶少棒队)  拼音:hóng yè shào bàng duì
一支源自台东红叶村的少棒队伍。民国五十七年组队,克服球具简陋、场地不佳等因素,以七比零的佳绩,大胜世界少棒冠军日本和歌山队。自此棒球运动迅速发展,而风行全台。因此红叶少棒队对台湾棒球的发展功不可没。
《国语辞典》:远远落后(远远落后)  拼音:yuǎn yuǎn luò hòu
远远地落在后面。指成绩、得分等,跟其他人或队伍相比差距很大。如:「这场球赛蓝白之战,双方实力、战将都有差别,打完七局之后,蓝队已远远落后白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