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阁 → 閤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閤门(閤門)
1.古代宫殿的侧门。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拜疏移閤门,为忠寧自谋?” 沈钦韩 注:“《六典》:‘ 宣政殿 之左曰 东上閤 ,右曰 西上閤 。’《事文类聚》:‘《续通典》:“ 天祐 二年勅: 东上 西上 閤门,制置各别。至于常事,则以 东上 居先。或大忌进名,遂用 西閤 为便。”知常日章奏於 东閤 门进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会昌 中, 回 为刑部侍郎, 謩 为御史中丞,尝与次对,官三数人候对於閤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学士初拜,自 东华门 入,至 左承天门 下马;待詔、院吏自 左承天门 双引至閤门。此亦用 唐 故事也。” 清 唐孙华 《戏咏古事》:“閤门驱出后房空,一事无情事事同。”
2. 宋 代负责官员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机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閤职:“閤门,在和 寧门外 ,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等仪范。有知閤、簿书、宣赞及閤门祗候、寄班等官。”一本作“阁门”。 宋 陈亮 《与徐彦才大谏书》:“伏见朝廷繇一閤门之官而迁一执政,公论沸腾。”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便殿含毫题詔溼,閤门走马报花开。”
3.指閤门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百官入殿门,閤门輒促之曰:‘那行。’”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刘贡父谑王汾:“ 王 使人询之閤门,乃是有旨。”参见“ 閤门使 ”。
《骈字类编》:阁门(阁门)
姚合寄汴州令狐楚相公诗几时诏下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阁门
又明一统志阁门河桥在临洮府金县南门外
分类:阁门
《漢語大詞典》:知合门事(知閤門事)
官名。 宋 代阁门司主管官员,掌朝会、游幸、宴享赞相礼仪等事。宋史·职官志六:“旧制有东、西上閤门,多以处外戚勋贵。 建炎 初元,併省为一……五年,詔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
《分类字锦》:閤门垂帛(閤门垂帛)
酉阳杂俎今閤门有宫人垂帛引百寮或云自则天或言因后魏
分类:
《漢語大詞典》:合门使(閤門使)
官名。 唐 末、 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 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 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 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國語辭典》: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候、敬候。《魏书。卷四三。刘休宾传》:「文达诣白曜,诈言闻王临境,故来祗候。」
2.职官名。宋朝掌朝会、宴幸、供奉引赞等事的官吏。元代各省、路、州、县,官府都设有祗候,为供驱使的衙役。也称为「祗候人」。
3.泛指官府小吏或富贵人家的仆役。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早到府衙门首,立著一个祗候。不免向前央一央:『呀,祗候哥哥,拜揖。』」
《國語辭典》:同知  拼音:tóng zhī
1.共知。《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
2.职官名。指正官之副。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之名,则谓之知某事,如宋代不以枢密院使授人,则称为「知枢密院事」,副使则称为「同知」。辽、金以后,沿此习惯,如府之主官称「知府」,而以府之佐官为「同知」。《西游记》第九回:「星夜令金牌下户唤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对他说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过江而去。」《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会同了众捕快,次日解官。」
《漢語大詞典》:浩亹
水名。亦名 阁门河 ,今名 大通河 。源出 祁连山脉 东段 托来南山 和 大通山 之间,东南流经 甘肃 、 青海 边境,在 民和县 享堂 入 湟水 。汉书·地理志下:“ 金城郡 …… 浩亹 , 浩亹水 出 西塞 外,东至 允吾 入 湟水 。” 颜师古 注:“浩音誥。 浩 ,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今俗呼此水为 閤门河 ,盖疾言之,浩为閤耳。”
《漢語大詞典》:雾阁云窗(霧閣雲窗)
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指高楼。 宋 向子諲 《七娘子》词:“雾阁云窗,风亭月户,分明携手同行处。” 金 元好问 《鹧鸪天》词:“ 长安 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清 厉鹗 《宝莲山是韩平原故宅》诗:“雾阁云窗付渺茫, 平原 事往径全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