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江闽(江闽)
魏书李彦传高祖南伐彦以蕞尔江闽不足亲劳銮驾频有表谏 宋史蔡挺传江闽盐贼率十百为州县害挺谕所部与期使首纳器甲原其罪得兵械万计
《漢語大詞典》:闽徼(閩徼)
指 福建 。该省位于海疆,故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四六禀启》:“望真人于霄汉,日远 长安 ;投下吏于海滨,风殊 闽 徼。”
分類:福建海疆
《骈字类编》:东闽(东闽)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 南史两荣唯百揆,东闽双拜有三台。
《韵府拾遗 真韵》:黄滔贺清源仆射新命诗南史两荣唯百揆东闽双拜有三台
《漢語大詞典》:闽洛(閩洛)
宋 代理学以二 程 和 朱熹 为首两学派的并称。二 程 ( 程颢、程颐 ), 洛阳 人, 朱熹 曾侨寓 福建 之 建阳 ,故称。
《漢語大詞典》:洛闽(洛閩)
洛 学和 闽 学的合称,即 程 朱 理学。 北宋 程颢 、 程颐 为 洛阳 人, 南宋 朱熹 曾侨居、讲学于 福建 ,因有此称。 清 黄宗羲 《复秦灯岩书》:“又言 新安 姚江 为两大宗,学者不宗 洛 闽 ,即宗 姚江 ,不可别自为宗。此亦先生门面之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先师 陈白崖 先生言:‘业师某先生,篤信 洛 闽 ,而不鶩讲学名。’” 章炳麟 《〈革命军〉序》:“乃如 罗 、 彭 、 邵 、 刘 之伦,皆篤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 洛 闽 而 金谿 、 餘姚 。”参见“ 洛学 ”、“ 闽学 ”。
分類:理学
《國語辭典》:闽学(閩學)  拼音:mǐn xué
宋儒朱熹的学术思想。朱熹于治学上继承洛学程颐的观点,主张追求道理的本源。理学上融合了周敦颐、张载、二程与其他各派说法,扩大范围,理学至此达到极盛。因朱熹讲学,均在闽江上游,故其学派称为「闽学」。
《国语辞典》:闽本(闽本)  拼音:mín běn
福建的建宁府和建阳县麻沙镇所刻的书,称为「闽本」。因福建盛产榕树,故自南宋时,刻书盛行,但因讹误较多,故不为世所重。也称为「麻沙本」、「建本」。
分类:福建建阳
《骈字类编》:淮闽(淮闽)
宋史吴奎传富人孙氏辜榷财利负其息者至讨取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
《骈字类编》:三闽(三闽)
宋史五行志见一汴下百王僧孺南海郡求士教三闽奥壤 越旧都
《韵府拾遗 霁韵》:闽荔(闽荔)
沈周诗人传顾家园近有闽荔栽
《国语辞典》:闽语(闽语)  拼音:mín yǔ
汉语方言之一。大陆地区福建、浙江南部、海南岛、广东东南及台湾一带所使用的方言,包括闽北话与闽南话、闽东话等。
《韵府拾遗 阳韵》:闽娘(闽娘)
王十朋诗闽娘十八谁标榜
《漢語大詞典》:闽荒(閩荒)
指 福建 及 浙江 南部沿海地区。泛指我国南方开发较晚的地区。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朅来游 闽 荒,捫涉穷 禹 凿。” 王琦 注:“ 闽 ,今 福建 地,在 唐 时为 建州 、 福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 五郡之地。 东甌 与 闽 地相连接,在 唐 时为 温州 、 台州 、 处州 三郡之地。 秦 时立 闽中郡 ,合 东甌 在内。至 汉 始分 东甌 ,以立 东海王 。 太白 生平未尝入 闽 ,而 温 、 台 、 处 三州则游歷多见於诗歌,疑此诗所谓‘ 闽 荒’者,指 东甌 之地而言也。”
《韵府拾遗 蒸韵》:闽僧(闽僧)
西湖志馀契盈者闽僧也从吴越王登渌波亭王曰三千里外一条水契盈云十二时中两度潮人以为切对
《漢語大詞典》:闽派(閩派)
篆刻流派之一。传为 清 莆田 宋珏 开创。学 秦 汉 鉩印而受 文彭 、 何震 影响,风格清丽。 宋珏 擅八分书,曾以八分入印。后继者有 吴晋 等。也叫“莆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