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闷损(悶損)  拼音:mèn sǔn
心情极为愁闷。宋。无名氏〈永遇乐。玉骨冰肌〉词:「岂知人、年来闷损,被名利拘缚。」《董西厢》卷五:「闷损多情的张秀才,忽听得栊门儿哑地开,急把眼儿揩。」
分類:烦闷
《國語辭典》:闷人(悶人)  拼音:mèn rén
使人烦闷、不痛快。《红楼梦》第六二回:「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划拳去了。」
分類:烦闷
《國語辭典》:烦闷(煩悶)  拼音:fán mèn
心中郁闷不快活。唐。白居易 题新昌所居诗:「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也作「烦懑」。
《漢語大詞典》:消闷(消悶)
消除闷胀。 清 洪文科 《语窥今古·节饮食》:“嗜滋味者,恣意烹调,罗肥甘於几席,盘飡摆列,不厌飫不休,竟饱矣,乃啜苦茗以消闷……与其消解於后,孰若适可於前。”
分類:消除
《國語辭典》:散闷(散悶)  拼音:sàn mèn
排遣愁闷。唐。白居易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诗:「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红楼梦》第四一回:「贾母因要带著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
分類:排遣烦闷
《國語辭典》:忧闷(憂悶)  拼音:yōu mèn
忧愁烦闷。《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吴太夫人闻之,转生忧闷。」《红楼梦》第一二回:「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
《国语辞典》:闷坐(闷坐)  拼音:mèn zuò
烦闷而无情绪的呆坐著。《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一日,吴主孙亮闷坐,黄门侍郎全纪在侧。」《红楼梦》第六七回:「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著到底好些。」
《國語辭典》:闷酒(悶酒)  拼音:mèn jiǔ
烦闷时喝的酒。《三国演义》第二回:「张飞喝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
分類:烦闷
《漢語大詞典》:幽闷(幽悶)
抑郁烦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
分類:抑郁烦闷
《漢語大詞典》:闷绝(悶絶)
晕倒。左传·定公四年:“由于 徐苏 而从” 晋 杜预 注:“以背受戈,故当时闷絶。”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密 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絶。”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董小七》:“尝独宿其中,天气盛寒, 董 糊窒鏬隙,置煴火,饮村醪一杯而就寝。热甚,气不宣洩,遂闷絶,傍无知者。”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既闷絶,遂不省以后事。”
分類:晕倒
《漢語大詞典》:闷然(悶然)
不觉貌;淡漠貌。庄子·德充符:“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 成玄英 疏:“不觉之容,亦是虚淡之貌。”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游从之类,相熟相同,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 明 李贽 《篁山碑文》:“向之闷然莫晓其处者,今日共登道场,皆得同游於净土矣。”
分類:不觉淡漠
《漢語大詞典》:释闷(釋悶)
解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释闷琴三弄,消愁酒一巵。”
分類:解闷
《國語辭典》:郁闷(鬱悶)  拼音:yù mèn
心中愁闷不舒畅。《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曰:「虽在大州,未见异才可用释人郁闷者。」《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
《漢語大詞典》:郁冒(鬱冒)
(1).郁闷。后汉书·朱穆传:“今年九月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
(2).中医指头晕目眩或昏迷的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心痛、鬱冒不知人。”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难。” 尤怡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鬱冒,神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復鬱之,则头眩而目瞀也。” 金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郁冒:“伤寒鬱冒,何以明之?鬱为鬱结而气不舒也,冒为昏冒而神不清也,世谓之昏迷者是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至夜,母子俱病,鬱冒不食。”冒,一本作“ 闷 ”。
《漢語大詞典》:郁冒
中医病证名。表现为眩晕,甚至昏迷。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寒者则为厥,欝冒不仁。”
《國語辭典》:闷恹恹(悶懨懨)  拼音:mèn yān yān
心情烦闷,精神不振的样子。《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喜者穿皂之人,笑吟吟投北而去;烦恼之人穿红,闷恹恹往南行。」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撇得我冷清清泪似丝,闷恹恹过日子。」也作「闷厌厌」、「闷淹淹」。
分類:闷闷不乐
《漢語大詞典》:沈闷(沈悶)
亦作“沉闷”。
(1).谓沉重,烦闷;不爽朗、舒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词综所録 朱晦翁 《水调歌头》、 真西山 《蝶恋花》,虽非高作,却不沉闷,固知不是腐儒。”《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当此沉闷寂寥的时候,有个朋友谈谈,也就算苦中之乐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走路时候,她还是那么沉闷。”
(2).天气、气氛等使人感到沉重而烦闷。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空气沉闷得很,人们略微感到呼吸受压迫,大概快要下雨了。” 曹禺 《雷雨》第三幕:“四周却更显得沉闷了,偶尔听见几声青蛙叫和更夫的木梆声,暴雨就快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