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沈闷(沈悶)
亦作“沉闷”。
(1).谓沉重,烦闷;不爽朗、舒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词综所録 朱晦翁 《水调歌头》、 真西山 《蝶恋花》,虽非高作,却不沉闷,固知不是腐儒。”《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当此沉闷寂寥的时候,有个朋友谈谈,也就算苦中之乐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走路时候,她还是那么沉闷。”
(2).天气、气氛等使人感到沉重而烦闷。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空气沉闷得很,人们略微感到呼吸受压迫,大概快要下雨了。” 曹禺 《雷雨》第三幕:“四周却更显得沉闷了,偶尔听见几声青蛙叫和更夫的木梆声,暴雨就快要来了。”
《漢語大詞典》:温屯
谓热屯聚不散,使人迷惘不爽。 唐 柳宗元 《愚溪对》:“予闻 闽 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呕泄。” 章士钊 指要:“屯,聚也。温屯与温暾,皆叠韵字,由字义言之,不冷不热曰温暾,热屯聚而不散曰温屯,二者固非无别;而在口语,则发音全同,可使闻者难於区分。又此二字, 唐 人最为习用,《致虚杂俎》:‘今人以人性不爽利者曰温暾。’ 子厚 使此二字时,可能意味人为毒雾所中,致形迷罔,因而二者从有别而流为无别。”
《國語辭典》:疙瘩  拼音:gē da
1.皮肤上突起的疱块颗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才躺下去,颈脖子上就起了几个大疙瘩,痒得难熬,一夜到亮,没有好生睡。」也作「疙疸」。
2.泛指圆形块状的东西。如:「冰疙瘩」、「面疙瘩」。
3.绳结。如:「在这条绳子上打个疙瘩。」
4.比喻不通畅的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5.比喻难解的麻烦或心中的郁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头里,这协台得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也作「疙搭」。
《国语辞典》:丝毫不爽(丝毫不爽)  拼音:sī háo bù shuǎng
丝毫比喻细微;不爽,不差错。丝毫不爽比喻毫无错失,一点不差。如:「他的心算能力很强,所求结果与计算机算的丝毫不爽。」
《国语辞典》:拗甜  拼音:ào tián
北平方言。指甜腻不爽口。
《漢語大詞典》:黏巴巴
黏滞不爽、迷迷糊糊的样子。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什么事?’ 李阿虎 揉了揉刚睡醒的黏巴巴的眼睛问。”
《漢語大詞典》:黏黏搭搭
形容黏滞不爽。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黏黏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
分類:黏滞不爽
《國語辭典》:里急后重(裡急後重)  拼音:lǐ jí hòu zhòng
痢疾的症状。有急于排便的感觉,但排便时却排不出去或不能排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