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祀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汉 郑玄 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币,小祀用牲。见《周礼·春官·肆师》。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汉 蔡邕 独断:“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厉,曰门,曰行。”
(3).三年。后汉书·崔骃传:“乃称疾而屡復兮,歷三祀而见许。”
《漢語大詞典》:新桃
新的桃符。古代用画有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挂在大门旁,用以驱鬼辟邪,每年农历元旦更换一次,称为桃符。 宋 王安石 《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國語辭典》:郁垒(鬱壘)  拼音:yù lǜ
传说中的门神。《文选。张衡。东京赋》:「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
《漢語大詞典》:郁垒神荼(鬱壘神荼)
(1).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 王充 论衡·订鬼山海经:“ 沧海 之中,有 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 神荼 ,一曰 鬱垒 ,主閲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汉 张衡 《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按,战国策·齐策三“今子东国之桃梗也” 汉 高诱 注作“荼与”、“鬱雷”。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作“荼与鬱垒”。参见“ 鬱律 ”。
(2).指桃符、春联。 宋 姜夔 《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鬱垒神荼写未真。”参见“ 桃符 ”。
《國語辭典》:桃符  拼音:táo fú
1.古代相传有神荼、郁垒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时于门旁设两块桃木板,上面书写二神之名或画上其图像,用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2.春联。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
《漢語大詞典》:伊祁
(1).神名。传说善治鬼,故世人奉为门神。 唐 周繇 《梦钟馗赋》:“彼号 伊祁 ,亦名 欝垒 。”
(2).见“ 伊耆 ”。
《漢語大詞典》:伊耆
(1).见“ 伊耆氏 ”。
(2).亦作“ 伊祈 ”、“ 伊祁 ”。复姓。 宋 罗泌 《路史后纪·炎帝上》:“ 炎帝 神农氏 ,姓 伊耆 ,名 轨 ……其初国 伊 ,继国 耆 ,故氏 伊耆 。”周礼·秋官·序官“ 伊耆 氏下士一人” 清 孙诒让 正义:“易·繫辞 孔 疏引帝王世纪:‘ 帝尧 陶唐氏 , 伊祈 姓。’ 伊祈 ,即 伊耆 ,二者并无塙证…… 魏孝文 时, 魏怀州 民 伊耆苟 聚众於 重山 作乱。”按: 伊耆苟 ,魏书·高祖纪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祭门(祭門)
(1).庙门。《穀梁传·桓公三年》:“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闕门。” 范宁 注:“祭门,庙门也。闕门,两观也,在祭门之外。”
(2).祀门神。《水浒传》第四十回:“我指望拿来祭门,却寻那厮不见。”
分類:庙门门神
《国语辞典》:快活林  拼音:kuài huó lín
戏曲剧目。宋代水浒故事戏。叙蒋门神蒋忠仗恃张团练的权势,强行占夺施恩所设立的快活林酒店,施恩告知武松,后武松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的故事。也称为《醉打蒋门神》。
《漢語大詞典》:郁垒神荼(鬱壘神荼)
(1).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 王充 论衡·订鬼山海经:“ 沧海 之中,有 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 神荼 ,一曰 鬱垒 ,主閲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汉 张衡 《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按,战国策·齐策三“今子东国之桃梗也” 汉 高诱 注作“荼与”、“鬱雷”。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作“荼与鬱垒”。参见“ 鬱律 ”。
(2).指桃符、春联。 宋 姜夔 《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鬱垒神荼写未真。”参见“ 桃符 ”。
《國語辭典》:郁律(鬱律)  拼音:yù lǜ
1.烟气上腾的样子。《文选。郭璞。江赋》:「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2.形容雷声低沉阻滞的样子。《文选。扬雄。甘泉赋》:「雷郁律于岩窔兮,电倏忽于墙藩。」
3.深峻险曲的样子。《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漢語大詞典》:郁律
高耸貌。 明 何景明 《苦寒行》之一:“天地黯闭塞,冰霜皓崔嵬。寂寥高城侧,欝律见古臺。”
《國語辭典》:桃符  拼音:táo fú
1.古代相传有神荼、郁垒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时于门旁设两块桃木板,上面书写二神之名或画上其图像,用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2.春联。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
《漢語大詞典》:桃神
桃木刻的门神。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松柏、杀鷄著门户逐疫,礼也。”参见“ 桃人 ”。
《國語辭典》:桃人  拼音:táo rén
桃木刻成的木偶。于除夕时挂桃人于门,可用以驱邪。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桃梗》:「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也称为「桃梗」。
《国语辞典》:反贴门神(反贴门神)  拼音:fǎn tiē mén shén
(歇后语)左右为难。意谓门神不论在左或在右,均各有其职守,若将其左右颠倒,则门神不管怎么办都有困难。如:「他俩坚持不肯让步,我在中间是反贴门神──左右为难。」
《国语辞典》:正月十六贴门神(正月十六贴门神)  拼音:zhēng yuè shí liù tiē mén shén
(歇后语)迟了半个月。依民俗农历新年正月初一贴门神,而到正月十六才贴,足足晚了半个月,新年都过了。指错过时机的意思。《金瓶梅》第八九回:「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也入了土,才来上祭?」
《国语辞典》:门神里边捲灶爷(门神里边捲灶爷)  拼音:mén shén lǐ biān juǎn zào yé
(歇后语)话中有话。「话」音谐「画」。门神是贴在大门上的神画,灶爷是供在灶头上的神画,若将两张画捲在一起,即为画中有画。如:「经理的话是门神里边捲灶爷──话中有话,大家要能拚出业绩,才有年终奖金。」
《国语辞典》:糊门神(糊门神)  拼音:hú mén shén
将大门上贴的红纸对联或门神等物,用白纸盖住,称为「糊门神」,表示家有丧事。
《国语辞典》:灞陵醉尉  拼音:bà líng zuì wèi
盛气凌人的人。参见「霸陵醉尉」条。清。赵翼〈查初白集〉中有门神诗戏效其体:「灞陵醉尉气如雷,汝独无言冷似灰。」
《國語辭典》:哼哈二将(哼哈二將)  拼音:hēng hā èr jiàng
原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后用以比喻权势者手下,狼狈为奸、仗势欺人的两个人。如:「他们二人仗著在官府做事,便胡作非为,真是名副其实的哼哈二将。」亦可比喻行为迥异却能相互配合的一对伙伴。清。邱园《虎囊弹》:「(净):『来!咱问你:两旁两个鸟大汉他叫什么?』(丑):『这是哼哈二将。』」
《國語辭典》:神荼郁垒(神荼鬱壘)  拼音:shén shū yù lǜ
神话传说中的二位神明。参见「门神」条。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门神》:「门神皆甲冑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神荼、郁垒,或谓为秦琼、敬德,其实皆非也。但谓之门神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