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灯(天燈)  拼音:tiān dēng
1.月亮的别名。宋。范成大 东林寺诗:「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2.悬挂高竿上的灯笼。如:「到了晚间,点上天灯,院子里立刻明亮起来。」
3.旧俗于农历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的晚间,在竖立的高竿上,悬烧敬眼光菩萨用的红色小灯笼,称为「天灯」。
《漢語大詞典》:东阙(東闕)
(1).宫殿东门前的望楼。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汉书·宣帝纪:“﹝ 五凤 ﹞三年辛丑,鸞凤又集 长乐宫 东闕中树上。”
(2).东边的宫阙。代指朝廷。 唐 李贺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闕。” 宋 杨万里 《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诗:“东闕催人赴赤墀,北风拦我泊 青泥 。”
《國語辭典》:门桥(門橋)  拼音:mén qiáo
桥架、桥面以船只为材料所结构的浮桥,能用人力或动力操作,载运装备及人员过河。
《國語辭典》:浮桥(浮橋)  拼音:fú qiáo
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置木板而造成的桥。《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曹操在渭河内,将船筏锁鍊作浮桥三条,接连南岸。」
《漢語大詞典》:三戟
唐 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 李岘 与兄 峘 、 峄 同居 长兴里 第,门列三戟。 张俭 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 张 家”。 崔琳 与弟 珪 、 瑶 ,俱立棨戟,世号“三戟 崔 家”。俱见新唐书本传。后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宋 陆游 《放慵》诗:“进媿门三戟,归无亩一钟。” 明 张煌言 《寿鲵渊张相国》诗:“君不见吾家三戟世风流,杖履从容燕子楼。” 清 吴伟业 《寿申少司农青门六十》诗:“相门三戟胜通侯,兄弟衣冠尽贵游。”
《漢語大詞典》:立戟
(1).谓竖戟以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既至 王僚 前, 专诸 乃擘炙鱼,因推匕首,立戟交軹倚 专诸 胸。”
(2).古代礼制。凡官、阶、勋三品以上者得于邸院门前立戟。 前蜀 冯鉴 《续事始·立戟》:“立戟 开元 礼:太庙、社、宫殿各施二十四戟,一品十六戟,郡王以下十四戟至十戟…… 玄宗 朝始有戟制度也。”
《漢語大詞典》:朱戟
(1).红柄的戟。指兵器。 唐 于鹄 《出塞曲》之二:“空山朱戟影,寒磧铁衣声。”
(2).红色的木戟,用作官署或贵族家大门前的仪仗。 唐 钱起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月临朱戟静,河近画楼明。”
《漢語大詞典》:班门(班門)
行家的门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兄弟对着哥哥根前,怎敢提笔?正是弄斧 班 门,徒遗笑耳。” 明 沈采《千金记·囊沙》:“操斧弄 班 门,遭刑泪空滴。” 清 赵翼 《长夏曝书》诗:“古人拍手青云端,大笑 班 门枉弄巧。”参见“ 班门弄斧 ”。
分類:行家门前
《國語辭典》:班门弄斧(班門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班,鲁班,古代巧匠。「班门弄斧」指在巧匠鲁班门前玩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不自量力。《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今搦吾斗阵法,乃『班门弄斧』耳!」《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班门弄斧,不知分量。」也作「弄斧班门」、「般门弄斧」。
《國語辭典》:门榜(門牓)  拼音:mén bǎng
悬示于门上的通告。如:「早点店的门上贴了一张门榜,写著今日公休。」唐。段成式 红楼联句:「壁诗传谢客,门榜占休公。」
《國語辭典》:招牌  拼音:zhāo pái
1.商店机构作为标识的牌子。宋。张任国 柳梢青。挂起招牌词:「挂起招牌,一声喝采,旧店新开。」《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将来挂招牌,就可以称儒医。」《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下车进去,见一家大门上挂著一块黑底金字的招裨,上写著『保国强种不缠足会』八个大字。」
2.演艺人员或团体揭示其所献技艺有关事项的牌子。《水浒传》第五一回:「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著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韫籍的格范,唤做『豫章城双渐赶苏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将及到家之际,遇见一个全真先生,手执招牌,上写著『风鉴通神』。」
3.拿手的,可做为标识的。如:「这首歌是她最为大家熟知的招牌歌曲。」
4.比喻骗人的幌子。清。李渔《意中缘》第六出:「我借他做个招牌,结识起士大夫来。」
《漢語大詞典》:门封(門封)
旧时官僚住宅门前挂的牌子,上写官衔及“禁止喧哗”等语。《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夷氛私叹》:“仕宦摘去门封,官员不戴顶翎。车马俱改小鞍笼,怕是因官丧命。”
《漢語大詞典》:门阶(門階)
门前台阶。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 车力特穆尔 与王妃由门阶步下。” 吴组缃 《山洪》二四:“当他走到门阶时,他听见侄子在 东老爹 屋里叫他。”
《漢語大詞典》:门廊(門廊)
屋门前的廊子。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我占有的是一间正屋以外的‘门廊间’……我在房间里坐得发闷的时候,便从门廊走到通大门的院子里去踱步。”
分類:门前
《漢語大詞典》:门基(門基)
(1).门庑下的地面。周礼·天官·阍人“掌埽门庭” 清 孙诒让 正义:“盖每门门廡所覆地谓之门基,基以外皆门廷也。”
(2).指门前、门口。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3).家业。陈书·陆琼传:“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
(4).犹门第。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始知登仕路,终是藉门基。”参见“ 门第 ”。
《國語辭典》:门第(門第)  拼音:mén dì
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声望。《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红楼梦》第二五回:「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也作「门楣」、「门阀」。
《漢語大詞典》:门摊(門攤)
(1).按户分摊的税。元史·成宗纪二:“ 江 南 宋 时行两税法,自 阿里海牙 改为门摊,增课钱至五万锭。”《元典章·户部八·办理合行事理》:“民间若有门摊课程,止依 至元 十九年例徵收。” 清 吴伟业 《捉船行》:“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
(2).在沿街店铺门前摆设的售货摊。 阿英 《海上买书记》:“隔了两天,我去一家门摊书店。”
《漢語大詞典》:彻棘(徹棘)
撤除试院门前棘枝。谓科举考试发榜后解禁。后多借指考试事务完毕。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凝 令彻棘啟门,是日寂无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明镜无尘,朱丝恒直,南宫里已看彻棘,英雄济济蹌蹌,多少青霄门客。”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彻棘后,约游 醉翁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