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闇虫(闇蟲)
指蟋蟀。 唐 张仲素 《秋夜曲》:“秋壁闇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 唐 白居易 《闻虫》诗:“闇虫唧唧夜緜緜,况是秋阴欲雨天。”
分類:蟋蟀
《漢語大詞典》:闇敝
灰暗破旧。 张篁溪 《辛亥革命徵信录》:“大都官员於逃难时,恒不敢自承为官。其衣服必故为闇敝之状,杂入民众,冀人不能辨识。”
分類:灰暗破旧
《漢語大詞典》:闇薄
昏昧短浅。 黄中黄 《孙逸仙》第二章:“以其时之人目光之闇薄,或熟视而无所覩,或覩之亦料其再举之无成。”
分類:昏昧短浅
《漢語大詞典》:暗伪(闇僞)
昏昧诈伪。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闇伪之所失也。”
分類:昏昧诈伪
《漢語大詞典》:服闇
谓在暗中行事。礼记·曲礼上:“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惧辱亲也。” 郑玄 注:“服,事也;闇,冥也。不於闇冥之中从事,为卒有非常,且嫌失礼也。”
分類:暗中中行
《漢語大詞典》:除闇
去除不可告人之心;去除私心。国语·晋语二:“除闇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韦昭 注:“去己闇昧之心以应外谓之忠。”
《骈字类编》:久闇
后汉书郎顗传:臣之所陈,辄以太阳为先者,明其不可久闇,急当改正。其异虽微,其事甚重。
《國語辭典》:嚚闇  拼音:yín àn
愚昧。汉。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以嚚闇应明经,以残酷应宽博。」
分類:愚昧昏庸
《國語辭典》:悠闇  拼音:yōu àn
远视而不能分辨的样子。《荀子。议兵》:「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其所从出。」
分類:神秘
《漢語大詞典》:尪闇
亦作“尫闇”。 懦弱愚昧。晋书·刘元海载记:“孤今猥为羣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尫闇,战惶靡厝。”
分類:懦弱愚昧
《骈字类编》:下闇
榖梁传:上泄则下闇,下闇则上聋。顾璘祝融峰观日出赋。见上殷下。
《漢語大詞典》:凶闇
凶横愚昧。亦指凶横愚昧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清源不与浊潦混流,仁明不与凶闇同处。”
分類:凶横愚昧
《漢語大詞典》:虚闇
浅薄愚昧。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丁謐 画策,使 爽 白天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爽 使弟 羲 为表曰:‘今臣虚闇,位冠朝首,顾惟越次,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宋书·刘义庆传:“臣敢竭虚闇,祗承明旨。”陈书·文学传·许亨:“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况久羈骏足,将成顿轡,匡辅虚闇,期寄实深。”
分類:浅薄愚昧
《韵府拾遗 感韵》:覆闇
易丰其屋蔀其家注既丰其屋又蔀其家覆闇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伏闇
隐伏暗处;隐藏。管子·水地:“伏闇能存而能亡者,蓍龟与龙是也。” 清 方苞 《书辨正〈周官〉〈戴记〉〈尚书〉后》:“ 歆 所伪乱,则混淆於本文之中,伏闇而不可见,叠出互证,深固难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