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攀辕扣马(攀辕扣马)  拼音:pān yuán kòu mǎ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东观汉记。卷一八。第五伦传》:「为事徵,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伦密委去,百姓闻之,乘船追之,交错水中,其得民心如此。」也作「攀辕卧辙」。
《国语辞典》:户部尚书(户部尚书)  拼音:hù bù shàng shū
职官名。户部的最高长官。负责户口、财赋等职务。
《国语辞典》:负弩先驱(负弩先驱)  拼音:fù nǔ xiān qū
背著弓箭走在前头开道,表示对长官的尊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国语辞典》:居下讪上(居下讪上)  拼音:jū xià shàn shàng
属下背地里讥笑长官。《晋书。卷四八。段灼传》:「而成帝尚复不寤,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傅,罪死无赦。」
《国语辞典》:兰台令史(兰台令史)  拼音:lán tái lìng shǐ
职官名。汉代主持整理图书及掌理书奏的长官。《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注引《续汉志》:「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掌书劾奏及印主文书。」《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参见「兰台」条。
《国语辞典》:刑部尚书(刑部尚书)  拼音:xíng bù shàng shū
职官名。刑部的长官,掌全国律令、刑法、徒隶等政。唐代时称为「大秋」。
《国语辞典》:外交照会(外交照会)  拼音:wài jiāo zhào huì
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各省长官对外交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照会」。
《国语辞典》:遮道挽留  拼音:zhē dào wǎn liú
阻挡在道路中间,不忍让他离去。意指百姓爱戴贤明长官,不忍让他离开此地的表示。如:「县长十分清廉,爱民如子,期满卸任时,县民遮道挽留,场面令人动容。」
《国语辞典》:本管官  拼音:běn guǎn guān
直属长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学吏见过文凭,晓得是本管官,也不敢怠慢。」《清史稿。卷三七八。列传。黄爵滋》:「官亲幕友家丁,除本犯治罪外,本管官严加议处。」
分类:直属长官
《漢語大詞典》:宗人令
明 代宗人府的负责长官。掌皇族属籍等事。详“ 宗人府 ”。
《國語辭典》:宗人府  拼音:zōng rén fǔ
明清时掌皇族事务的官署。参见「宗正」条。
《国语辞典》:指挥官(指挥官)  拼音:zhǐ huī guān
军中拥有指挥权的长官。
《国语辞典》:值星官  拼音:zhí xīng guān
负责当周执行勤务的长官。如:「这周的值星官是王排长。」
《国语辞典》:部会首长(部会首长)  拼音:bù huì shǒu zhǎng
中央政府各部及其他直属机构的最高长官。如:「立法院开会时,中央各部会首长都依例列席备询。」
《国语辞典》:陪观员(陪观员)  拼音:péi guān yuán
陪同长官观看军队操演的人。如:「每次军队演习时,总有许多陪观员。」
《国语辞典》:京畿令  拼音:jīng jī lìng
国都的地方长官。唐。李朝威《柳毅传》:「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
分类:国都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