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台吉
堂司
道府
正佐
宾职
龙符
营官
阃台
廉守
戍主
权使
邦宰
诸牧
裁旨
部臣
《漢語大詞典》:台吉(臺吉)
旧时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 噶尔丹策零 )少年聪黠……诸台吉乐为之用。”
古时 蒙古 贵族的称号。源出汉语“太子”。 成吉思汗 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称。 清 朝沿用其名作为封爵之一,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赠 蒙古 及西北边疆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一二等臺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餘子概为四品。”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张幕而处,其王与臺吉辈,虽有寝室,而不可遍及烝民。”
《漢語大詞典》:堂司
(1). 明 清 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凡屡次奏驳之旨,亦不曾詰责堂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 咸丰 季年,中西重立和约,朝廷创设总理衙门,堂司各官,如军机处例。”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中学不兴,寧能尽各部之堂司,各省之长属,而概用洋员以承其乏也?”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漢語大詞典》:道府
清 时道一级地方政府,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清史稿·世祖纪一:“兵兴以来,地荒民逃,流离无告。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徠,给以荒田,永为口业,六年之后,方议徵租。各州县以招民劝耕之多寡、道府以责成催督之勤惰为殿最。岁终,抚按考核以闻。” 易宗夔 《新世说·假谲》:“未几 杨 巡抚 广东 ,即保荐 王 同往,以道府用,洊升两司。” 何刚德 《春明梦录》卷下:“御史辗转一二十年,亦不过得道府而去。”
《漢語大詞典》:正佐
长官的辅佐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舖舍、桥梁津渡几处?坐落何地方?係何孔道?有无毁坏坍塌?本治正佐衙门旧例作何修理……以上须知,有者详晰开造。”
分類:长官辅佐
《漢語大詞典》:宾职(賓職)
幕宾职位。指州郡长官的僚属。 宋 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宾职不忧无厚俸,郡斋唯喜有藏书。”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太常少卿桑公神道碑铭》:“公去宾职,处兹高堂。何以贵之,赤紱银章。”
《漢語大詞典》:龙符(龍符)
(1).即龙节。借指地方长官。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身随玉帐心应愜,官佐龙符势又全。”参见“ 龙节 ”。
(2).指道教符箓。 清 张鉴 《冬青馆古宫词》之一八四:“记得禁中施妙术,龙符一道裂袈裟。”
《國語辭典》:龙节(龍節)  拼音:lóng jié
古代使者所持的旌节。龙形,以金为饰。唐。张仲素 寒上曲:「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漢語大詞典》:营官(營官)
(1).营一级的长官。清史稿·兵志三:“二年,乃改仿 湘 军成规,以五百人为一营,设营官、哨队官及亲兵。” 陶成章 《浙案纪略·濮振声传》:“五哨为营,有营官,号曰千夫长。”
(2).指负责地方武备和治安的官吏。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林之孝 便叫人开了门,报了营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上杨提台禀帖》:“驻防营官之在卑县者,卑职每留意周旋。”
《漢語大詞典》:阃台(閫臺)
地方长官的衙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诗人无耻:“江湖游士,多以星命相卜,挟中朝尺书,而奔走閫臺郡县以餬口,因之为生涯也。”
分類:长官衙门
《漢語大詞典》:廉守
清廉的太守。对州郡长官的敬称。 唐 皎然 《冬日遥和卢使君幼平綦毋居士游法华寺高顶临湖亭》诗:“仁坊标絶境,廉守躡高踪。”按,廉守,一本作“ 明牧 ”。
《漢語大詞典》:戍主
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宋书·谢晦传:“至 安陆 延头 ,为戍主 光顺之 所执。 顺之 , 晦 故吏也。”周书·卢辩传:“正六命州治中,六命郡丞,户不满五百以下县令,戍主,正六命州呼药。”
《漢語大詞典》:权使(權使)
(1).用权势役使。战国策·赵策三:“彼 秦 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2). 宋 代专掌财赋的三司代理长官。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咸平 六年,併三部为三司使,官轻则为‘权使公事’。 庆历 中, 叶翰林 道卿 再总计,止云‘权使’,盖中书误也。其后遂分‘权使’与‘使公事’为两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旧制权使即与正同,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 庆历 中, 叶道卿 为权三司使,执政有欲抑 道卿 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
《漢語大詞典》:邦宰
州郡的地方长官。《梁书·处士传·诸葛璩》:“ 璩 安贫守道,悦,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分類:州郡长官
《漢語大詞典》:诸牧(諸牧)
四方长官。史记·封禅书:“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狱诸牧,还瑞。”
分類:四方长官
《漢語大詞典》:裁旨
宋 代称太守以下地方长官的指示、命令为“裁旨”。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世自钧旨、臺旨而下,称裁旨。按, 李罕之 擅引 泽州 兵夜入 潞州 ,以状白 李克用 曰:‘ 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 专命镇抚,取王裁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本朝君相曰圣旨、钧旨,太守而下曰臺旨,又其次曰裁旨。”
《漢語大詞典》:部臣
中央各部的长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部臣以违例尼之,上曰:‘ 李永芳 孙,安可与他 汉 军比也?’”
分類:中央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