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边镇
秘书监
曲长
佐吏
方侯
骑长
笺记
出刺
方牧
藩岳
殿帅
熊轓
方维
中郎将
方屏
《漢語大詞典》:边镇(邊鎮)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魏书·高祖纪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还本,违者配徙边镇。”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猛将精兵却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险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宋书·张畅传:“且城守备防,边镇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劳而无怨耳。”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书〉序》:“当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边镇横,武夫暴兴而国柄移。”
《國語辭典》:秘书监(祕書監)  拼音:mì shū jiàn
职官名。东汉桓帝时设立,掌理历代图书。梁、隋、唐、宋时,为秘书省之长官。
《漢語大詞典》:曲长(曲長)
古代军队编制,部下有曲,曲的长官为曲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於是以 亮 为右将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诸葛亮 上言:“自臣到 汉中 ,中间期年耳,然丧 赵云 、 阳羣 …… 邓铜 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餘人。”
《漢語大詞典》:佐吏
(1).指古代地方长官的僚属。晋书·王濬传:“ 邈 乃大会佐吏。”南史·宋武帝纪上:“义军初剋京城, 脩 司马 刁弘 率文武佐吏来赴。”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冲 对佐吏叹曰:‘ 谢安石 有庙堂之量!’” 胡三省 注:“诸藩府参佐为佐吏。”
(2).即佐史。后汉书·城阳恭王刘祉传:“詔 零陵郡 奉祠 节侯 、 戴侯 庙,以四时及腊岁五祠焉。置嗇夫、佐吏各一人。” 王先谦 集解引 刘攽 云:“案《后汉志》:县小吏有嗇夫,有佐史,则此吏字当作史也。” 朱起凤 《辞通》“佐史、佐吏、佑吏”条按:“史、吏古通用。”
《漢語大詞典》:方侯
古指邦国之君。亦借指地方长官。 汉 扬雄 《司空箴》:“纲以羣牧,缀以方侯。”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古之方侯获其厚禄,养敢死之士,以备寇患。” 元 范梈 《赠方永叔往教重庆路》:“方侯天机深,大雅託遗音。”
分類:邦国长官
《漢語大詞典》:骑长(騎長)
骑兵长官之一。汉书·靳歙传:“所将卒斩车司马、候各四人,骑长十二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骑之长。”
分類:骑兵长官
《漢語大詞典》:笺记(箋記,牋記)
古代文体名。给长官的书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孝景 讳 启 ,故两 汉 无称,至 魏国 笺记,始云启闻。”
牋記:古代文体之一。给长官的书启。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太僕 杜密 周甫 亦去 北海 相在家,每至郡县,多所陈説,牋记括(托)属。”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所著赋、铭、碑、讚、祷文、弔、章表、教令、书、檄、牋记,凡二十七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原牋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响,盖牋记之分也。”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始敢脩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飢渴之勤,载省孤蒙,实为幸会。”
《漢語大詞典》:出刺
出任州府长官。 唐 顾云 《上池州卫郎中启》:“寧知出刺之邦,又是维桑之地。” 宋 王安石 《太常少卿分司南京沈公墓志铭》:“居顷之,出刺 润州 ,又刺 泉州 。” 宋 沈辽 《彭城太尉诗序》:“及西迁,出刺 华州 ,踰贰拾年乃验,官至神武统军,赠太师。”
《國語辭典》:方牧  拼音:fāng mù
方伯、州牧的并称,为统治一方的军政长官。《晋书。卷四二。列传。王浚》:「陛下粗察臣之愚款,而识其欲自效之诚,是以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漢語大詞典》:藩岳(藩嶽)
亦作“ 藩岳 ”。
(1).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魏书·元脩义传:“ 灵太后 詔曰:‘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岳何得越职干陈!’”旧唐书·崔珙传:“ 崔氏 咸通 乾符 间,昆仲子弟紆组拖绅,歷臺阁,践藩岳者二十餘人。”
(2).指边防重镇。 南朝 梁简文帝 《戎昭将军刘显墓铭》:“内参禁中,外相藩岳。”北史·李崇传:“吾受国重恩,忝守藩岳。”
《漢語大詞典》:殿帅(殿帥)
宋 代称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为殿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宋守约 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宣和遗事》后集:“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殿帅遣殿司 张山 逐之,徘徊不去。”《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得做太尉,拣选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苏文:“殿帅 姚某 性饕餮,每得 坡公 手帖,輒换得羊肉数斤,故 坡 有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之謔。”
《漢語大詞典》:熊轓
熊车。亦泛指公卿及地方长官所乘的车。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彤幃独选,熊轓下芦鴈之祥;墨綬分贤,犀检降槐鸞之祉。”轓,一本作“ 幡 ”。参见“ 熊车 ”。
《漢語大詞典》:熊车(熊車)
有伏熊形横轼的车。 汉 时为公,列侯所用。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应鸣鞞於龙角,覆缇幕於熊车。”后亦用以指代地方官。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 子瞻 既已深居鵷禁,因何反謫熊车?”
分類:为公列侯
《漢語大詞典》:方维(方維)
指地方军政长官。语本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六:“国家之举士,内有明经进士,外有方维大臣之荐。” 宋 王安石 《周沆右谏议大夫制诰》:“尝被方维之重任,久参侍从之要官。”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 韩侯 之鞗革金厄,暂殿方维; 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还钧轴。”
《國語辭典》:中郎将(中郎將)  拼音:zhōng láng jiàng
职官名。秦时设置。西汉时,宿卫宫中的中郎分属五官、左、右三署,各设中郎将统率之。东汉末增设东、南、西、北中郎将及虎贲、中郎将等。
《漢語大詞典》:方屏
一方的屏藩。指地方军政长官。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阁下之事业,既已显白,而朝廷之用未充,天下之誉未洽,留滞方屏,浸移岁律,某窃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