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春明门(春明門)
(1).古 长安 城门名。为城东三门之中门。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莫道两京非远别, 春明门 外即天涯。”新唐书·逆臣传·黄巢:“﹝ 黄巢 ﹞陷京师,入自 春明门 。”
(2).借指京城。 明 李东阳 《木斋先生将登舟以诗见寄次韵》之二:“极目 春明门 外路,扁舟明日定天津。”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奉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十:“ 春明门 外人来往,《秋水》篇中意有无。”
《漢語大詞典》:十二街
唐 长安 皇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因以“十二街”借指 长安城 的街道。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緑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唐 白居易 《登乐游园望》诗:“下视十二街,緑树间红尘。”参阅 清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西京·皇城
《漢語大詞典》:两市(兩市)
唐 长安城 中东市、西市的合称。 隋 名东市曰 都会 ,西市曰 利人 。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 令孜 语内园小儿 尹希復 、 王士成 等,劝帝籍京师两市蕃旅、华商宝货举送内库,使者监閟柜坊茶阁,有来诉者皆杖死 京兆府 。”新唐书·逆臣传下·秦宗权:“ 全忠 以槛车上送京师,两神策兵縻护。 昭宗 御 延喜楼 受俘, 京兆 尹曳以组练,徇两市。”
《国语辞典》:挚虞(挚虞)  拼音:zhì yú
人名。(西元?~312?)字仲洽,西晋时长安人。少师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有《文章流别集》、《文章志》等。
《漢語大詞典》:函秦
泛指 长安 一带。 宋 司马光 《送王书记之官永兴》诗:“ 巩 洛 风烟远, 函 秦 草树微。” 宋 陆游 《山南行》诗:“地近 函 秦 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 宋 陆游 《剑门关》诗:“ 剑门 天设险,北乡控 函 秦 。”
分類:长安一带
《漢語大詞典》:平门(平門)
(1). 汉 时都城 长安 城门之一。又称“便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南出第三门曰 西安门 ,北对 未央宫 ,一曰 便门 ,即 平门 也。”
(2).春秋时 吴国 城门名。在今 江苏省 吴县 。 吴王 阖闾 始筑城,四面八门,北面为 齐 平 二门。相传 伍子胥 伐 齐 ,曾率大军由此门出,故称 平门 。见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漢語大詞典》:石渠阁(石渠閣)
阁名。 西汉 皇室藏书之处,在 长安 未央宫 殿北。三辅黄图·阁:“ 石渠阁 , 萧何 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 关 所得 秦 之图籍。至於 成帝 ,又於此藏祕书焉。”汉书·儒林传·施雠:“ 甘露 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於 石渠阁 。”亦省作“ 石渠 ”、“ 石阁 ”。汉书·刘向传:“讲论五经於 石渠 。”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鲁幕》:“ 金门石阁 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群彦挥铅笔,微生滥 石渠 。”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 明光 奏赋, 石渠 侍讲。” 陈去病 《辛亥六月金陵杂诗》之九:“ 石渠天禄 儘储材,漫把閒情理刼灰。”
《國語辭典》:慈恩寺  拼音:cí ēn sì
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曲江北。唐高宗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故称为「慈恩寺」。寺内建有翻经院,玄奘曾在此翻译经、论。其后玄奘门人窥基继续在慈恩寺弘扬唯识学,开创宗派。全寺规模宏大,有茂林修竹,境极清幽。
《漢語大詞典》:新丰客(新豐客)
旧唐书·马周传载, 马周 早年穷困不得志,初游 长安 ,路过 新丰 ,住于旅店中,受到店主的冷遇。后到京城,住在大将 常何 家里,替 常何 向 唐太宗 写条陈,为 唐太宗 赏识,得到破格任用。后因以“新丰客”指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冷落的人。 唐 李贺 《致酒行》:“吾闻 马 周 昔作 新丰 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漢語大詞典》:东沼(東沼)
(1).东边的池沼。指 长安 东陂池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日出东沼,入乎 西陂 。” 李善 注:“《汉宫殿簿》曰: 长安 有 西陂池 、 东陂池 。”
(2).指传说日所出处的 旸谷 。《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 李善 注:“东沼, 汤谷 也。” 汤谷 ,即 旸谷 。
《漢語大詞典》:东都门(東都門)
汉 代 长安 城东门之一,即 宣平门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 宣平门 ,民间所谓 东都门 ……又 疏广 太傅、 受 少傅,上疏乞骸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即此门也。”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羣公祖二 疎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太平多欢娱,飞盖 东都门 。”
《漢語大詞典》:竹叶舟(竹葉舟)
唐 李玫 《异闻实录》载: 江南 人 陈季卿 游 长安 ,十年不归。一日于 青龙寺 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 渭水 中,谓 陈 曰:“注目於此,如愿矣。” 陈 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 青龙寺 ,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 宋 范成大 《重送伯卿》诗:“故人竹叶舟,岁晚梦漂泊。”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陈季卿 云]恰纔是一片竹叶儿,黏在壁上怎么就变成一隻船,可也奇怪。”
《國語辭典》:槁街  拼音:gǎo jiē
汉代长安城南门内的街名,为蛮夷及处刑罪人居住的地方。《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于今迎当置长安槁街,一胡人耳。」
《漢語大詞典》:太一宫
亦作“太乙宫”。 祭祀 太一神 的宫殿。 汉 长安 有 太一宫 。见太平御览卷一七三引《汉宫阙名》。 南宋 临安 (今 浙江 杭州市 ) 太乙宫 分东西两处: 东太乙宫 ,在 新庄桥 南,祠 五福太乙神 ; 西太乙宫 在 西湖孤山 ,安奉 太乙 十神帝像。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卷八。
《国语辞典》:韦庄(韦庄)  拼音:wéi zhuāng
人名。字端己,生卒年不详,前蜀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人。本为唐末进士,后入蜀依附王建,掌书记。及王建据蜀称帝,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谥文靖,工诗词。著有《浣花集》,所为〈秦妇吟〉长诗,尤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