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柳市
(1). 汉 代 长安 九市之一。汉书·游侠传·萭章:“ 长安 炽盛,街閭各有豪侠, 章 在城西 柳市 ,号曰‘城西 萭子夏 ’。”三辅黄图·长安九市:“又有 柳市 、 东市 、 西市 。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三辅公侯,五陵鐘鼎, 铜街 柳市 ,尘起风飞。” 宋 李之仪 《还俗道士》诗:“ 柳市 名犹在, 桃源 梦已稀。” 清 钱谦益 《再次敬仲韵》之七:“鹤盖成阴 柳市 头, 金 张 赵 李 互经繇。”
(2).泛指柳树成荫的街市。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诗:“槐陌蝉声柳市风,驛楼高倚夕阳东。”
《國語辭典》:未央宫(未央宮)  拼音:wèi yāng gōng
汉代宫殿。故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长安故城内。汉高祖时萧何所营造,常为朝见之处,新莽末年毁坏。简称为「未央」。
《國語辭典》:选佛场(選佛場)  拼音:xuǎn fó cháng
禅堂的别称。参见「禅堂」条。《水浒传》第四回:「又引去僧堂背后丛林里选佛场坐地。」
《国语辞典》:太液池  拼音:tài yè chí
1.汉、唐皆有太液池,均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境。《文选。班固。两都赋》:「前唐中而后太液。」李善注引《汉书》:「建章宫其西则有唐中数十里,其北沼太液池。」
2.在今北平故宫西华门外,分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参见「三海」条。
《國語辭典》:便门(便門)  拼音:biàn mén
1.建筑物正门以外的门,称为「便门」。《红楼梦》第一一回:「于是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
2.肛门。《西游记》第七七回:「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其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
《漢語大詞典》:便门桥(便門橋)
汉 长安 城西北、 渭水 上的桥名, 武帝 建元 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 。”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去 长安 四十里。’ 服虔 曰:‘在 长安 西北, 茂陵 东。’ 便门 , 长安 城北面西头门,即 平门 也……於此道作桥,跨渡 渭水 以趋 茂陵 ,其道易直,即今所谓 便桥 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
《漢語大詞典》:咸京
原指 秦 代京城 咸阳 。后人常用以借指 长安 。 唐 李乂 《饯唐永昌》诗:“ 田郎 才貌出 咸京 , 潘子 文华向 洛城 。” 宋 文天祥 《平原》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当时郎官奉使出 咸京 ,仙人千里来相迎。”
《漢語大詞典》:五县(五縣)
指 汉 代 长安 附近的 长陵 、 安陵 、 阳陵 、 武陵 、 平陵 五县。《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李善 注:“五县,谓五陵也, 长陵 、 安陵 、 阳陵 、 武陵 、 平陵 。”参见“ 五陵 ”。
《國語辭典》:五陵  拼音:wǔ líng
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帝王的陵寝。皆位于长安,为当时豪侠巨富聚集的地方。《文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漢語大詞典》:藁街
亦作“藳街”。 汉 时街名,在 长安 城南门内,为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振旅劳归士,受爵 藁街 传。”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苟获戎首,置之 藳街 。” 清 钱谦益 《李将军国樑挽词》:“谁悬 藁街 首,酹酒向铜驼。”
《漢語大詞典》:念奴
唐 天宝 长安 妓女,以善歌著名。后用以泛指歌女。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力士 传呼觅 念奴 , 念奴 潜伴诸郎宿。”自注:“ 念奴 , 天寳 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 严安之 、 韦黄裳 辈闢易而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玄宗 遣 高力士 大呼於楼上曰:‘欲遣 念奴 唱歌, 邠二十五郎 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詔。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 玄宗 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宋 柳永 《木兰花》词:“ 心娘 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 念奴 羞,不怕掌中 飞燕 妒。” 清 陈维嵩 《眼儿媚·过城南小曲感旧》词:“青楼斜拂小春池,池上緑杨枝; 态奴 歌管, 念奴 絃索,唱尽新词。”
《漢語大詞典》:渐台(漸臺)
(1).台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 楚昭王 出游,留夫人 渐台 之上。 江 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参阅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贞姜
(2).台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 汉武帝 作 建章宫 , 太液池 中有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台址在水中,故名。 汉 末 刘玄 兵从 宣平门 入, 王莽 逃至 渐台 上,为众兵所杀。参阅汉书·郊祀志下《王莽传下》三辅黄图·台榭
(3).星名,在织女星旁。隋书·天文志上:“东足四星曰渐臺,临水之臺也。”
《漢語大詞典》:东桥(東橋)
指 灞桥 。因在 长安 东,故称。 唐 韦应物 《送汾城王主簿》诗:“禁鐘春雨细,宫树野烟和,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分類:灞桥长安
《漢語大詞典》:长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分類:君王长安
《漢語大詞典》:横门(横門)
汉 代 长安 城北西头的第一门,是通向 西域 的大道。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乃立 尉屠耆 为王,更名其国为 鄯善 ……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 横门 外,祖而遣之。”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尝至 郿 行坞,公卿已下祖道於 横门 外。”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 横门 道。”
《國語辭典》:中京  拼音:zhōng jīng
城市名:(1)东晋、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为今河南省洛阳县。(2)唐肃宗至德二年(西元757)改称长安为「中京」。(3)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西元1007)以大定府为「中京」。(4)金宣宗兴定元年(西元1217)改河南府为金昌府,建号「中京」。为今河南省洛阳县。(5)元代耶律留哥尽有辽东三十郡,遂都咸平,号称为「中京」,为今辽宁省开原县地。
《国语辞典》:周昉  拼音:zhōu fǎng
人名。字仲朗,或字景元,唐京兆(今陕西省长安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宣州长史,善绘人物,所绘仕女、佛像,神态优閒从容,世称神品。其戏婴图、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皆为传世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