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芒 → 𦬆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锋焰(鋒燄)
见“ 锋燄 ”。
亦作“ 锋焰 ”。 锋颖光焰;锋芒气焰。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甘为弃物於一时,使平日所学眇不见锋燄,亦鄙陋之甚也。”《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遐迩贯珍》:“继而邑令復擒其党十七人置狱,锋焰稍戢。”
《漢語大詞典》:锋发(鋒發)
锋芒外露,才华横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安仁 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清 冯桂芬 《蒋丹林制艺序》:“君制艺锋发,毕露颖竖,摧刚陷坚。”
《漢語大詞典》:蜂芒
亦作“蠭芒”。 锋芒。蜂,通“ 锋 ”。 章炳麟 《訄书·学变》:“然善为蠭芒摧陷,而无枢要足以持守。”
分類:锋芒
《漢語大詞典》:锋鋋(鋒鋋)
(1).锋芒锐利。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重叠之冠,锋鋋之剑。”
(2).泛指武器。 前蜀 杜光庭 《中和周天醮词》:“草木藂林,尽化锋鋋之状。”
《漢語大詞典》:楞角
(1).物体的边角或尖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 唐 孔颖达 疏:“圭角,谓圭之锋鋩有楞角。” 明 无名氏 《玉环记·范张别皋》:“我是 温元帅 手内七星搥,有些楞角人纔怕。”
(2).比喻锋芒、本领。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卖弄你有楞角,无敌手。”
《漢語大詞典》:戟铓(戟鋩)
戟的锋芒。 晋 左思 《吴都赋》:“雄戟耀鋩。” 晋 左思 《吴都赋》:“雄戟耀鋩。” 唐 裴度 《铸剑戟为农器赋》:“剑鍔销,戟鋩露。”
分類:锋芒
《國語辭典》:有棱有角(有稜有角)  拼音:yǒu léng yǒu jiǎo
1.比喻为人有原则、有主见。如:「他可是个有棱有角的人,岂肯轻易向他人妥协。」「他原是有棱有角的人,但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倒也圆融许多。」
2.形容人的面部线条清晰,个性刚毅。如:「他那头脸彷若用石块堆砌,处处有棱有角。」
《國語辭典》:四平八稳(四平八穩)  拼音:sì píng bā wěn
1.极言物体所在位置的安稳。《野叟曝言》第四回:「塞进砖头,却好四平八稳。」
2.比喻言语、行事稳当可靠。《水浒传》第四四回:「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肉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漢語大詞典》:韬晦之计(韜晦之計)
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也防 曹操 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韜晦之计。”
《國語辭典》:韬晦待时(韜晦待時)  拼音:tāo huì dài shí
掩藏才华,隐匿行迹,等待时机而有所作为。如:「明哲保身,韬晦待时,是古人处乱世之道。」
《國語辭典》:小试锋芒(小試鋒芒)  拼音:xiǎo shì fēng máng
锋芒,刀剑锋利的部分,用以比喻人的才干、锐气。小试锋芒比喻有才干的人稍微显露一下他的本事。如:「他今天的表演,不过是小试锋芒而已,就已经造成了全场轰动。」
《国语辞典》:不见圭角(不见圭角)  拼音:bù jiàn guī jiǎo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锋芒。不见圭角比喻修养深沉含蓄,不露锋芒。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也作「不露圭角」。
《漢語大詞典》:让威(讓威)
谓避开敌人锋芒,不硬拼。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 威王 曰:‘适(敌)众我寡,适(敌)强我弱,用之奈何?’ 孙子 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
《漢語大詞典》:论锋(論鋒)
议论的锋芒。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若 墨子 之於 孔子 ,可谓下宣战书者矣,然其论锋,殊未正对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不及百年,策士羣起,以衰 宋 论锋为师法,而诸师復受破碎之誚。”
分類:议论锋芒
《漢語大詞典》:敛锷韬光(斂鍔韜光)
比喻隐匿锋芒,才不外露。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二》:“仍乞敛鍔韜光,以絶敌人窥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