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兽(金獸)
(1).指金色虎首形铺首。 唐 薛逢 《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2).指兽形的香炉。 宋 张耒 《秋蕊香》词:“帘幕疎疎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明 刘基 《望江南》词:“金兽有烟飞不起,玉虫无燄翳还明。”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残年半销金兽,啟朱帘琐户。”
(3).铜镜上兽形花纹。 清 陈维嵩 《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
(4).古台名。 汉 建安 十八年, 曹操 建于 邺城 西北。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三臺者, 陆翽 鄴中记云: 魏武 於 鄴城 西北立三臺,中名 铜雀 ,南名 金兽 ,北名 冰井 。”
《漢語大詞典》:磨镜(磨鏡)
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汉 刘向 列仙传·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 不知何许人,语似 燕 代 间人,常负磨镜局,循 吴 市中,衒磨镜一钱。”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海内士品》:“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 黄公 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致,賷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 唐 刘得仁 《赠道人》诗:“ 长安 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问其人,乃 诸 姓,市中磨镜者也。”
《國語辭典》:明火  拼音:míng huǒ
1.古代祭祀或占卜时,以凸透镜映日聚光点燃的火。《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2.明亮的火。《荀子。致仕》:「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國語辭典》: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國語辭典》:菱花镜(菱花鏡)  拼音:líng huā jìng
镜背雕镂著菱花的镜子。唐。杨达 明妃怨诗:「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红楼梦》第二八回:「嚈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漢語大詞典》:芙蓉镜(芙蓉鏡)
(1).背面铸有芙蓉花饰的铜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 李公 固言, 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 ,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当镇 蜀 土,某此时不復见郎君出将之荣也。’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二十年, 李公 登庸。”
(2).泛指明镜。 元 马祖常 《次前韵》之二:“江心谁铸芙蓉镜,照见嫦娥织翠裳。”《花月痕》第二五回:“芙蓉镜里影双双,花讯朝朝问綺窗。”
《漢語大詞典》:江心镜(江心鏡)
唐 代 扬州 进贡的铜镜。因每年五月五日铸于 江 心,故名。 宋 代翰苑进撰端午帖子,多用江心镜典故。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國語辭典》:鞶鉴(鞶鑑)  拼音:pán jiàn
皮带上装饰的镜子。引申为清楚、明显。《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晋。杜预。注:「后,王后也。鞶带而以鉴为饰也。」也作「鞶鉴」。
《國語辭典》:鞶鉴(鞶鑒)  拼音:pán jiàn
皮带上装饰的镜子,引申为清楚明显。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铭箴》:「及崔胡补缀,总称百官,指事配位,鞶鉴可徵。」也作「鞶鉴」。
《漢語大詞典》:阳遂(陽遂)
(1).清畅通达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李善 注:“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復横溃而清通也。”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
《漢語大詞典》:汉镜(漢鏡)
汉 代的铜镜。 汉 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铸有几何形图案或神人禽兽等。 东汉 中期,出现浮雕的画像,造形精美。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为了作为到过 沙市 的纪念,我花了一块钱买了一面 汉 镜。”
《漢語大詞典》:夫遂
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古人置镜于日下,则光聚于弧心,久而温度升高,承之以艾,则火生。因其取火于阳光,故亦名阳燧。《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取火於日,故名阳遂,取火於木为木遂者也。”参见“ 阳燧 ”。
《國語辭典》:阳燧(陽燧)  拼音:yáng suì
古人用来向日取火的铜制火镜。也称为「金燧」、「阳遂」。
《漢語大詞典》:洗镜(洗鏡)
磨镜。古代铜镜,须常磨才能光亮。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里有 胡生 ,性落魄,家贫,少为洗镜铰钉之业。”
《漢語大詞典》:阳鉴(陽鑑)
亦作“ 阳鑑 ”。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亦喻指光亮耀眼之物。 晋 郭璞 《鮆鱼赞》:“阳鉴动日,土蛇致宵。微哉鮆鱼,食则不骄。”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阳燧:“《礼外传》云:‘宗庙之祭用明火者,以阳鑑取日中之火,谓之阳燧。’以冬至之日子时,铸铜为鑑。”参见“ 阳遂 ”。
《漢語大詞典》:阳遂(陽遂)
(1).清畅通达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李善 注:“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復横溃而清通也。”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
《漢語大詞典》:杨妃垢(楊妃垢)
铜镜上生成的氧化物的俗称。正字通·金部:“又,锈,镜锈,镜上緑也,俗名 杨妃 垢。”
《漢語大詞典》:湖州镜(湖州鏡)
南宋 时 湖州 (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制造的铜镜。镜背铸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等铭记。一般为葵花形,少数为圆形和方形。当时远销各地。后在 广东省 、 四川省 、 内蒙古自治区 等地都有发现, 朝鲜 、 日本 也有流传。
《漢語大詞典》:透光鉴(透光鑑)
一种能透过光线的古铜镜。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有科学的记载。当镜面受日光或灯的聚光照射时,镜背的铭文或纹饰便可投映在白壁上。上海博物馆藏有 西汉 时代的这种古镜。我国现已掌握透光鉴的铸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