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语铃(語鈴)
挂在塔檐上的风铃,风吹后能丁当作响,故称。 傅尃 《金山旧耸江心今南接陆可徒往》诗:“寺里山依危磴出,风前塔尚语铃悬。”
《漢語大詞典》:解铃(解鈴)
比喻解决纠纷、困难。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老年兄,你解铃胜似繫铃高,惠重叨。”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我自己补充的一个证据,由我自己来解铃吧。”参见“ 解铃还须繫铃人 ”。
《國語辭典》: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鈴還須繫鈴人)  拼音: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系在老虎脖子的金铃只有系上去的人能解下来。典出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六祖下第十世。法灯禅师》。比喻由谁制造出来的事端、问题需要当事人去解决。如:「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医,这件事仍须他出面去解决。」
《漢語大詞典》:铃子(鈴子)
(1).铃铛。《水浒传》第四九回:“只听得拽铃子响, 乐和 道:‘甚么人?’”
(2).铃子香的花。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至今京师人买零陵香,须择有铃子者。铃子,乃其花也。”参见“ 铃子香 ”。
分類:铃铛
《漢語大詞典》:铃子香(鈴子香)
亦称“ 铃铃香 ”。 古称兰蕙。唇形科宿根草本植物。秋天叶腋间开花,淡红紫色,有香气。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唐 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閒如小铃也。”
《漢語大詞典》:提铃(提鈴)
古时从傍晚至拂晓定时摇铃,以示太平无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提铃者,每日申时正一刻,并天晚宫门下锁时,及每夜起更至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更则自 乾清宫 门里提至 日精门 ,回至 月华殿 门,仍至 乾清宫 门里,其声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风大雨不敢避,而令声若四字一句,‘天下太平’云云。”《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 文嫂 先开后门,呼唤 玳安 、 琴童 牵马过来,骑上回家。街上已唱号提铃,更深夜静。”
《漢語大詞典》:零铃(零鈴)
词牌名。即《雨淋铃》。 清 顾贞观 《柳初新》词:“当日别离无据,知他可忆长亭语,《零铃》唱罢酒醒残月,只在踏青归处。”参见“ 雨淋铃 ”。
分類:词牌名
《漢語大詞典》:雨淋铃(雨淋鈴)
见“ 雨霖铃 ”。
《國語辭典》:铃鼓(鈴鼓)  拼音:líng gǔ
乐器名,打击乐器。在圆形木框的一面,传统蒙上羊皮或驴皮,木框的周围嵌系若干铜、铁制成的小铙钹,藉著敲打皮面、磨擦或摇动木框而带动铙钹,发出轻快明亮且热闹的声响。为英语Tambourine的意译。多用于歌唱、舞蹈伴奏或器乐合奏等。
《漢語大詞典》:邮铃(郵鈴)
古时邮人用以表示邮传信号的铃铎。 唐 唐彦谦 《夜坐》诗:“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 宋 赵师秀 《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 翁卷 游 崆峒 ,一已烦邮铃。”
《漢語大詞典》:兜铃(兜鈴)
见“ 兜零 ”。
《漢語大詞典》:兜零
亦作“ 兜铃 ”。 笼子。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 魏王 博,而北境传举烽” 裴駰 集解引 汉 文颖 曰:“作高木櫓,櫓上作桔橰,桔橰头兜零,以薪置其中,谓之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修烽燧” 李贤 注引广雅:“兜零,笼也。”今本广雅作“篝笭”。 明 梵琦 《居庸关》诗:“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復置边烽。”
分類:笼子裴骃
《漢語大詞典》:铃马(鈴馬)
系有铃铛的马匹。 清 姚燮 《双鸩篇》:“日高听铃马,铃马轔轔过楼下。日落闻行车,行车却向东南驰。”
分類:铃铛马匹
《韵府拾遗 青韵》:振铃(振铃)
法苑珠林王乘象舆振铃告言宣示一切
《骈字类编》:带铃(带铃)
吴志甘宁传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眊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漢語大詞典》:铃轩(鈴軒)
即铃阁。 宋 苏辙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咏》:“治剧从容缓策衔,铃轩无事日清谈。”参见“ 铃阁 ”。
《國語辭典》:铃阁(鈴閣)  拼音:líng gé
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唐。贯休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诗七首之一:「一从到后常无事,铃阁公庭满绿苔。」
《韵府拾遗 径韵》:铃磬(铃磬)
李孟阳诗铃磬飒鸣戛晨昏礼相将
《漢語大詞典》:铃杵(鈴杵)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宋史·外国传六·天竺:“ 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手中摇着铃杵,口里念四句口号。”
《漢語大詞典》:盘铃(盤鈴)
乐器名。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乐有笛、鼓、笙、觱篥、盘铃。戏有弄驼、师子、马伎、绳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