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铁 → 鋨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洛阳市
在河南省西部,陇海、焦枝两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后梁、后唐等均建都于此,有“九朝古都”之称。1948年设市。人口132.3万(1995年)。为河南西部重要城市,有洛阳拖拉机厂和矿山机械厂。特产洛阳牡丹。名胜古迹有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
《國語辭典》:双轨(雙軌)  拼音:shuāng guǐ
1.两线轨道并列。如:「双轨电车」。
2.两件事可同时进行。如:「双轨学制」。
《漢語大詞典》:双轨制(雙軌制)
指两个系统并行的制度。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三:“但﹝ 英国 ﹞教育行政上的现象虽有特殊,而依事实上所演成的所谓‘双轨制’的教育制度……也和其他资本主义的国家没有两样。”
《國語辭典》:军工(軍工)  拼音:jūn gōng
1.关于军事方面的工业。如发展车、船、舰、机、枪炮等工业。
2.军事工程。如建造要塞、机场等。
《國語辭典》:滑行  拼音:huá xíng
滑动前进。如:「他喜欢溜冰时自由滑行的快感。」
《漢語大詞典》:轮路(輪路)
轮船和铁路。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地球之通自 明 末,轮路之盛自 嘉 道 ,皆百年前后之新事,四千年未有之变局也。”
分類:轮船铁路
《国语辞典》:闸北(闸北)  拼音:zhá běi
地名。指上海北部地区。南临吴淞江,京沪、沪杭甬、淞沪等铁路在此处接轨。
《漢語大詞典》:木路
(1).亦作“ 木輅 ”。指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车,只涂漆而不覆以革,亦无金、玉、象牙之饰。周礼·春官·巾车:“木路,前樊鵠缨。” 郑玄 注:“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晋书·礼志上:“於是乘舆御木輅以耕,以太牢祀 先农 。”隋书·礼仪志五:“皇帝之輅,十有二等……十二曰木輅,以田猎,行乡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仪仗车輅,谓信幡、龙旗、相风鸟、指南车、木輅、象輅、革輅、金輅、玉輅之类。自有三礼图可见,更不缕缕。”
(2).晚 清 初办铁路时建议试制的木轨路。 清 陈虬 《腹地应制木路议》:“铁路之费诚鉅矣,无已则请先以木路,攷木路之始,有 新金山 之人 马斯孟 於其地初开铁路之时,劝用木路,以引火轮车。”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当择要途,创设木路。木路之法简而易行,所置木式,如大方木梁。”
《漢語大詞典》:巡道
(1). 清 代官名。 唐 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 明 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 清 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清史稿·职官志三:“寻改置布政使左、右参议,是为守道;按察使副使、僉事,是为巡道。”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天津 巡道 陆建瀛 言,洋人所求,前三事大,后三事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所以制臺打算委巡道代理藩司,以便中丞好交卸赴新任去。”
(2).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 张承信 《闪光的道钉》诗:“巡道工,肩挎小包手持镐,千里铁道去巡逻。”
《國語辭典》:涵洞  拼音:hán dòng
道路与河道、天然排水沟或渠道相交会时,所预留的空间,以利通水的暗渠或暗管。也作「函洞」。
《國語辭典》:道班  拼音:dào bān
铁路或公路保养路段的工人组织。每个班负责维修若干公里。
《國語辭典》:过班(過班)  拼音:guò bān
清朝官吏因为上司的保举或捐了钱而升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國語辭典》:路政  拼音:lù zhèng
有关道路管理的行政事务。如:「路政司」、「他受命主管路政。」
《国语辞典》:海线(海线)  拼音:hǎi xiàn
公路或铁路沿著海岸的路线。
《國語辭典》:车场(車場)  拼音:chē cháng
供车辆停放、编组、分解、贮藏等的地方。
《國語辭典》:篷车(篷車)  拼音:péng chē
具有顶篷的车子。包括火车、汽车、马车等。如:「篷车是美国西部开拓史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这辆篷车的载物量有多少?」也作「棚车」。
分類:铁路货车
《漢語大詞典》:南阳市
在河南省西南部、焦枝铁路线上,滨临白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8年设市。人口42.8万(1995年)。丝绸工业发达,特产南阳绸、南阳玉。名胜古迹有卧龙岗武侯祠、医圣祠(内有张仲景墓)、张衡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