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愚钝(愚鈍)  拼音:yú dùn
愚蠢、反应迟钝。《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自臣受任,志竭愚钝。」《红楼梦》第二二回:「二人笑道:『这样愚钝,还参禅呢!』」
《漢語大詞典》:钝置(鈍置)
亦作“ 钝致 ”。 折磨;折腾。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泐潭文准禅师:“ 药山 云巖 钝置杀人,两父子弄一箇师子,也弄不出。”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荐福悟本禅师:“十字路头掘箇无底深坑,唤来一时埋却,免见递相钝置。”祖堂集·雪峰和尚:“汝诸人来者里觅什摩?莫要相钝致摩。”
分類:折磨折腾
《漢語大詞典》:钝顽(鈍頑)
愚笨顽劣。 宋 苏轼 《登州谢上表》之二:“臣天资钝顽,学问寡浅。”
分類:愚笨顽劣
《漢語大詞典》:衰钝(衰鈍)
衰弱迟钝。 宋 陆游 《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使考试官追感平昔作长句以识其事不知衰涕之集也》:“自怜衰钝辜真赏,犹窃虚名海内闻。”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十一:“况局守一城,无豪杰之士可与共论,如此则志不能帅气,而衰钝随之。”
分類:衰弱迟钝
《漢語大詞典》:钝滞(鈍滯)
(1).迟钝呆滞。 唐 白居易 《迂叟》诗:“应须绳墨机关外,安置疏愚钝滞身。”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
(2).停滞缓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云贵民变档案》:“剿办 猛遮 叛夷,瘴险交困,以致用兵钝滞。”
《漢語大詞典》:昏钝(昏鈍)
(1).和缓,不强烈。南史·范晔传:“﹝ 范曄 ﹞撰《和香方》,其序之曰……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
(2).愚鲁,愚笨。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择师》:“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復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长也,块然一物而已耳。”
(3).用为谦词。指愚鲁之人。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维昏钝之少与,独绸繆而有素,泪淋浪而莫收,情忉怛而奚愬。”
(4).指眼神模糊而迟钝。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她的眼睛也昏钝无光。”
《漢語大詞典》:钝迟(鈍遲)
迟钝;笨拙不灵。 明 徐渭 《赠李长公序》:“一涉孝弟事,则见以为迂阔钝迟,徒老生耳,一切置不讲。”
《漢語大詞典》:根钝(根鈍)
佛教语。谓根性笨拙。 唐 顾况 《虎丘西寺经藏碑》:“ 况 受经於叔父,根钝智短,曾不得乎少分。”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障深闻道晚,根钝出尘难。”
《漢語大詞典》:铅钝(鉛鈍)
亦作“鈆钝”。 铅刀,钝刀。比喻愚鲁的资质。 唐 韦应物 《答徐秀才》诗:“铅钝谢贞器,时秀猥见称。”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铅钝丁寧淬,芜荒展转耕。” 宋 欧阳修 《谢进士及第启》:“窃惭鈆钝,尝厠翰场。”
《國語辭典》:朴钝(樸鈍)  拼音:pú dùn
1.指刀、剑等器具不锐利。如:「这把刀有点朴钝,需要磨一磨了。」
2.朴实不敏。《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庞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漢語大詞典》:钝拙(鈍拙)
迟钝笨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 唐 李绅 《七年初到洛阳寓居》诗:“惟有门人怜钝拙,劝教沉醉洛阳春。” 明 刘基 《杂诗》之八:“胡为化为鳩,钝拙无与匹。”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造成他这种地位的,并不是由于他的聪明机警,而是由于他的钝拙和近乎可笑的忠诚。”
分類:迟钝笨拙
《國語辭典》:钝汉(鈍漢)  拼音:dùn hàn
粗笨的人。《新五代史。卷五四。杂传。司空颋传》:「彦怒,推正言下榻,诟曰:『钝汉辱我!』顾书吏问谁可草奏者,吏即言颋罗王时书记,乃驰骑召之。」
分類:蠢人
《漢語大詞典》:拙钝(拙鈍)
呆滞,不灵活。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四不:“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女家酷贫,父母拙钝。” 叶圣陶 《倪焕之》三:“他似乎比较地拙钝,壮健的躯体里仿佛蕴蓄着一股野气。”
《漢語大詞典》:蹇钝(蹇鈍)
迟钝;滞涩。 唐 姚合 《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蹇钝无大计,酷嗜进士名。”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受质蹇钝者,其发滞而拘。” 清 李慈铭 《王选〈续古文辞类纂〉跋》:“ 陈硕士 文甚蹇钝, 方植之 浮险不学。”
分類:迟钝滞涩
《國語辭典》:疲钝(疲鈍)  拼音:pí dùn
疲乏困顿。晋。潘岳〈西征赋〉:「励疲钝以临朝,勖自强而不息。」《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且吾精兵若兽,利器如霜,而衄于乌合疲钝之贼,岂非天也。」
分類: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