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钝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本惑十使中贪瞋痴慢疑之五使。贪瞋痴慢之四使,都为迷执于世间事物而起之惑,其性分钝者,故谓为钝使。疑使为就四谛真理而起之惑,以犹豫不决为自性,其性分亦非锐者,故类从贪等四使而为钝使。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慢性的烦恼,即贪、瞋、痴、慢、疑。(参见:十使)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著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瞋恚使〕,瞋即忿怒,谓诸众生,于违情境上,起诸瞋恚,恼乱自他,由此瞋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三、无明使〕,无明即迷惑不了,乃痴惑也。谓诸众生,以迷心缘境,于一切法,不能明了,由此痴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四、慢使〕,慢即自恃轻他也。谓诸众生,自恃种姓富贵,有德有才,轻蔑于他。由此慢心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五、疑使〕,疑即犹豫不决也。谓诸众生,迷心乖理,不能通达法相,由此疑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十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十大惑。亦曰十根本烦恼。此中分利钝二种。贪瞋痴慢疑五者,谓之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者,谓之五利使。(参见:五利使及五钝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贪欲,二瞋恚,三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为根本,故标出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四使通于见思二惑,疑以下之六使,唯为见惑。又大乘唯识之义,四使与身边二见之六使,通于见修,疑与邪取戒三见之四使,唯为见惑。见大乘义章六,法界次第上之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瞋,瞋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佛学次第统编】
十使者,即十烦恼也。谓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也。台家分为五钝使、五利使。
一、五钝使 谓贪、瞋、痴、慢、疑也。
二、五利使 谓身、边、邪、取、戒也。
钝谓迟钝,谓此五种妄惑,由推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而言,故名为钝。利即快利,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瞋。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瞋使。
〔三、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谓于一切事理,无所明了,妄生邪见,起诸邪行,是为痴使。
〔四、慢使〕,自恃轻他之心名为慢。谓由恃己种姓、富贵、才能,轻蔑于他,是为慢使。
〔五、疑使〕,迷心乖理名为疑。谓若修戒定等法,不别真伪,暗钝无明,犹豫无决,是为疑使。
〔六、身见使〕,谓于名色阴入界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是为身见使。(阴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入,故名十二入也。界即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也。)
〔七、边见使〕,谓于断常中,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为边见使。(断常者,谓外道妄计此身死已不生,故名断见;复计此身死已后当再生,故名常见。)
〔八、邪见使〕,谓邪心取理,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一阐提行,是为邪见使。(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九、见取使〕,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计涅槃,心生取著,及行道之时,虽入种种观门,而真明未发,谬计所得为真、为胜,心生取著,是为见取使。(真胜法者,谓佛之正法,为真、为胜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真明未发者,谓本性之明,未显发也。)
〔十、戒取使〕,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如外道妄持鸡狗等邪戒,执为正戒,是为戒取使。(鸡狗戒者,谓外道妄计前世从鸡狗中来,即独立、啖秽,而行苦行也。)
钝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衣丧服之色,黑色之坏色也。即灰色。
钝同二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分通教之菩萨为钝利二种,其钝根之菩萨不能證悟中道,故与二乘同一。是曰钝同二乘。
钝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使中身、边、邪、取、戒之五惑曰五利使。贫、瞋、痴、慢、疑之五惑曰五钝使。使者烦恼之异名,迷于理之惑曰利使,迷于事之惑曰钝使。
【佛学常见辞汇】
性质很迟钝的烦恼。(参见:五钝使)
钝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愚钝之根机,不堪成就佛道者。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正见邪见,利根钝根。」指月录曰:此是接引钝根人语。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苏轼诗曰:「钝根仍落箭锋机。」
【佛学常见辞汇】
愚钝的根机,指领悟性不高的人。
钝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愚钝之根机,不堪学佛道者。戒疏一上曰:「末代钝机,情多狡诈。」
闇钝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闇且钝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根闇钝,矬陋癴躄。」
闇钝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重障)
十重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别教之菩萨于十地所渐断之十种重障也。一、异生性障,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菩萨初地之入心入于见道,即断此障,以舍异生性而得圣性也。二、邪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误犯三业也。所知障障二地极净之尸罗戒故入二地时,便能永断。三、闇钝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之障也。此障障三地之胜定与总持及其所发之殊胜三慧,故入三地时,便能永断。四、微细烦恼现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摄于与第六识俱之身见等,为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微细。彼障四地菩提分法,入四地时,便能永断。五、于下乘般涅槃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彼障五地无差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六、粗相现障行,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障六地无染净道,入第六地时,便能永断。七、细相现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八、无相中作加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第六地无相观多,有相观少,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尚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加行道,故得入八地时便能永断。九、利他中不欲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障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所知障中信生一分,令于诸法中不得自在,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之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说见成唯识论九。
【佛学常见辞汇】
别教的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闇钝障、微细烦恼现行障、于下乘般涅槃障、粗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佛学次第统编】
十重障者:
一、异生性障 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
二、邪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误犯之业也。
三、闇钝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之障也。
四、细微烦恼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摄于与第六识俱之身见等,为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微细。
五、于下乘般涅槃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
六、粗相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
七、细相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
八、无相中作加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
九、利他中不欲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
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中不得自在。
二根──利钝二根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析玄云:见道行人,根有二种。谓须陀洹初果之人,破惑见理,名为见道。(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预入圣人之流也。)
〔一、钝根名随信行〕,婆沙论云:由彼依信随信起行,谓此一类行人,从来性多钝故,自不披阅教文,但信他人言说而得悟道,故名随信行。
〔二、利根名随法行〕,婆沙论云:由彼依法随法起行,谓此一类行人,从来性多利故,不信他言,但自披阅教典,而得悟道,故名随法行。
钝根名随信行
【三藏法数】
婆沙论云:由彼依信随信起行,谓此一类行人,从来性多钝故,自不披阅教文,但信他人言说而得悟道,故名随信行。
为钝根重说
【三藏法数】
谓佛为弟子说长行经竟,有根钝不能解悟,更为重说偈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