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针孔(針孔)  拼音:zhēn kǒng
被针刺过所留下的洞孔痕迹。如:「他因为长期注射药剂,手臂上满是针孔。」
分類:针孔引线
《国语辞典》:针孔照相机(针孔照相机)  拼音:zhēn kǒng zhào xiàng jī
利用针孔现象来摄影的照相机,即在照相机暗箱上钻一小孔,使光线通过针孔,在显像板上成像。
《国语辞典》:针孔现象(针孔现象)  拼音:zhēn kǒng xiàn xiàng
以针将厚纸穿一小孔,置于烛火前,则见烛火之光,通过小孔,生一倒像于幕上,称为「针孔现象」。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漢語大詞典》:引针
亦作“ 引针 ”。
1.拔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鍼,呼尽乃去。” 王冰 注:“引,引出也。”
2.穿线过针孔。指干针线活。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这只手一辈子引针拈线,播种插秧,从来不忍心捻死只蚂蚁。”
《國語辭典》:针关(針關)  拼音:zhēn guān
1.针尾穿线的小孔。元。周文质〈蝶恋花。杨柳楼台春萧索套。离亭宴尾〉:「纸如海样阔,字比针关大。也写不尽衷肠许多。」也作「针关」。
2.比喻紧迫危急的境地。刘知远《诸宫调。第一》:「针关里脱得命,岂敢停待。」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我见他掩了泪眼,改了面色。笑靥儿攒破旱莲腮,直从那针关儿透得命到来。」
《國語辭典》:针关(鍼關)  拼音:zhēn guān
针尾穿线的小孔。比喻急迫危险的境地。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小储君在盒子内多宽泰,则我这泼性命从针关里透出来。」也作「针关」。
分類:针孔
《国语辞典》:革带移孔(革带移孔)  拼音:gé dài yí kǒng
皮革制的腰带,经常移动针孔。指身体消瘦而腰围日渐细小。典出《南史。卷五七。沈约传》。
针孔
【佛学大辞典】
(譬喻)于地上立针,自天上投纤缕,使入针孔,事之甚难者。以譬人身之难受也。法苑珠林三十一曰:「提谓经云: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投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岚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受甚过于是。」(万善同归集五引文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