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伦鉴(倫鑒)
品评鉴定。 唐 吴融 《阌乡寓居·蛙声》诗:“ 稚圭 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皷吹同。”
《漢語大詞典》:甄综(甄綜)
综合分析,鉴定品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顾子 ( 顾劭 )可谓駑牛能负重致远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劭 就 统 宿,语,因问:‘卿名知人,吾与卿孰愈?’ 统 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祕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甄综人物,蒐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 清 李慈铭 《王选〈续古文辞类纂〉跋》:“盖自为一家之学而已,非甄综古人也。”
《漢語大詞典》:薛卞
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 薛烛 和能够发现宝玉的 卞和 。后比喻善于鉴识和发现人才者。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緑,长价於 薛 卞 之门。”
《国语辞典》:鉴赏家(鉴赏家)  拼音:jiàn shǎng jiā
对艺术品或古董等具有鉴定及欣赏能力的人。
《國語辭典》:断口(斷口)  拼音:duàn kǒu
物体碎裂时的破裂面。如:「不同的矿物有不同形状的断口,可用来判断矿物种类。」
《漢語大詞典》:采定
采纳鉴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自尽》:“真假俱宜详辨,因附篇末以俟采定。”
分類:采纳鉴定
《国语辞典》:评鉴(评鉴)  拼音:píng jiàn
评述及鉴定事物的计画和施行结果,以为改进的参考。如:「台北市教育局将透过评鉴,提升私立幼稚园水准。」「卫生署昨天公布评鉴报告,将针对各餐饮业普遍存在的缺点,订定辅导要点,积极导正。」
《國語辭典》:法医(法醫)  拼音:fǎ yī
传统上通称协助侦查因意外、伤害致死、杀害等案件,而需检验尸体或其他相关鉴定之人员。依现行《法医师法》之规定,此类人员须经法医师考试及格,并经主管机关核发證书,其正式名称现为「法医师」。
《漢語大詞典》:玉等子
鉴定玉质等级的标准玉。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 宣和殿 有玉等子,以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则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见。今内帑有金等子,亦此法。”
《国语辞典》:交通事件裁决所(交通事件裁决所)  拼音:jiāo tōng shì jiàn cái jué suǒ
编制于直辖市交通局下,处理有关违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之争议、违规裁罚、肇事鉴定等业务的行政组织。如:台北市交通事件裁决所、新北市交通事件裁决处。
《国语辞典》:文书鉴定(文书鉴定)  拼音:wén shū jiàn dìng
文书的鉴定。我国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内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及中央警官学校科学实验室均设立部门专门研究,并从事文书鉴定工作。
《国语辞典》:印鉴鉴定(印鉴鉴定)  拼音:yìn jiàn jiàn dìng
为證明出具文书者确为本人,所作的鉴定公印及私章的过程。为法院、银行及个人的要务。也称为「印章鉴定」。
《国语辞典》:核化学(核化学)  拼音:hé huà xué
以化学方法研究原子核的性质、结构、分离、鉴定与应用的科学。
《国语辞典》:笔迹鉴定(笔迹鉴定)  拼音:bǐ jī jiàn dìng
运用科学方法来判断字迹真假的鉴定方式。通常用以侦办刑案或解决文书及帐册方面的纠纷。
《国语辞典》:鉴藏印(鉴藏印)  拼音:jiàn cáng yìn
盖在书画上的印章。表示作品经过钤印者的鉴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