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蜂舞
亦作“蠭舞”。
(1).群蜂飞舞。比喻纷然并起。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呜呼,世教不明,邪説蠭舞,星星之火,坐视燎原。”
(2).蜜蜂用来表达蜜源距离、方向和鼓动其他蜜蜂采集的一种舞蹈信号。有表达蜜源距离较远的摆尾舞和蜜源距离较近的圆舞两种。亦泛指蜜蜂飞绕盘旋。
《漢語大詞典》:采茨
(1).古代乐章名。大戴礼记·保傅:“行中鸞和,步中《采茨》,趋中《肆夏》。” 卢辩 注:“于大寝之内奏《采茨》,朝廷之中奏《肆夏》。”宋史·乐志一:“今大乐署丞 王光裕 诵得 唐 日《采茨曲》,望依月律别撰其辞。”参见“ 采薺 ”。
(2).采集茅草、芦苇。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监灵运》:“采茨葺昔宇,翦棘开旧畦。”
《漢語大詞典》:采荠(采薺)
亦作“ 采齐 ”。 古乐曲名。一说,逸诗名。周礼·春官·乐师:“行以《肆夏》,趋以《采薺》。”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肆夏》《采薺》皆乐名。或曰:皆逸诗。”礼记·玉藻:“趋以《采齐》。” 郑玄 注:“齐,当为楚薺之薺。”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行以《采薺》,趋以《肆夏》,步中规,折中矩。”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步中《采齐》,行中《肆夏》。”
《漢語大詞典》:敛材(斂材)
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周礼·地官·大司徒:“八曰敛材。” 郑玄 注:“敛材,谓臣妾聚敛疏材。”按,《天官·大宰》“聚敛疏材”注云:“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
《國語辭典》:小说家(小說家)  拼音:xiǎo shuō jiā
1.九流十家之一。《汉书。卷三○。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2.称善于写小说的作家。
《漢語大詞典》:采苹(采蘋)
(1).采集浮萍。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清 厉鹗 《苹洲和鲍明府》之一:“日落采苹去, 江 南春色明。”
(2).诗·召南篇名。诗·召南·采苹序谓“《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左传·隐公三年:“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后因以“采苹”赞美德行。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漢語大詞典》:探采
探求采集。隋书·经籍志一:“ 司马谈 父子,世居太史,探采前代,断自 轩皇 ,逮于 孝武 ,作史记一百三十篇。”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 罗氏 ﹞由 范某 口中得知甲骨出处为 安阳 小屯 ,又才先后命其弟戚前往直接探采。”
《漢語大詞典》:捃采(捃採)
亦作“ 捃採 ”。 采集。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张华 ……好观秘异图纬之部,捃采天下遗逸。”周书·明帝纪:“又捃採众书,自 羲 农 以来,讫於 魏 末,敍为《世谱》,凡五百卷。”
分類:采集
《漢語大詞典》:采气
将地下含气层中的天然气采集到地面的工艺方法。须根据气藏情况布置钻孔,让气流顺利地从气井流到地面,并经处理后进入集气管网。
《漢語大詞典》:野采(野採)
谓采集野生可食植物。宋书·张畅传:“百姓闭在内城,饥饉日久。方春之月,野採自资,一入堡聚,饿死立至。”
《漢語大詞典》:披采
广为采集。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民去农桑,赴游业,披采众利,聚之一门,虽於私家有富,然公计愈贫矣。”
分類:采集
《国语辞典》:采风录(采风录)  拼音:cǎi fēng lù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编成国风。后遂称经收集并整理过的民歌集为「采风录」。
《國語辭典》:药农(藥農)  拼音:yào nóng
专门种植或采集药草出售的人。
《國語辭典》:采猎(採獵)  拼音:cǎi liè
狩猎。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一折:「深沉林麓知何处,只在来朝采猎中。」《西游记》第三○回:「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漢語大詞典》:采会(采會)
采集会聚。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初, 肃 善 贾 马 之学,而不好 郑氏 ,采会同异,为尚书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 朗 所作《易传》,皆列於学官。”
《漢語大詞典》:镰采(鐮採)
亦作“鎌採”。 用镰刀采集。《梁书·张充传》:“ 充 幸以鱼钓之闲,鎌採之暇,时復以卷轴自娱,逍遥前史。”
分類:镰刀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