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州郡  拼音:zhōu jùn
旧时地方行政区域州和郡的合称。《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國語辭典》:郡县(郡縣)  拼音:jùn xiàn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封建,改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郡以下置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國語辭典》:郡守  拼音:jùn shǒu
1.职官名。秦时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2.旧时知府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郡国(郡國)
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國語辭典》:郡邑  拼音:jùn yì
郡与邑。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当于现今的省与县。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分類:郡邑府县
《骈字类编》:一郡
唐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唐 白居易 衰病无趣因吟所怀 终当求一郡,聚少渔樵费。
唐 韦庄 耒阳县浮山神庙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
分类:一郡
《國語辭典》:郡王  拼音:jùn wáng
隋代始置的爵名。位次于帝王,唐以后历代因袭,清代郡王的地位次于亲王。
《漢語大詞典》:列郡
(1).诸郡。 汉 邹阳 《上书吴王》:“何则?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也。”《后汉书·朱浮传》:“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 渔阳 而结怨天子?”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 桐城 於地势尤当其秀,毓山川之灵独多,人文最盛,故常为列郡冠。”
(2).谓建置郡治。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远跡疆埸,列郡大荒。” 李善 注:“ 班固 汉书述曰:‘列郡 祁连 。’”
(3).大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总领虽大, 湖 广 之尊; 南康 虽微, 江 东列郡。”
《漢語大詞典》:郡城
(1).郡治的城垣。南史·齐纪上·武帝:“ 齐兴 太守 刘元宝 於郡城壍得钱三十七万,皆轮厚径一寸半,以献,上以为瑞,班赐公卿。”
(2).郡治所在地。 唐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遶郡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妾 白 姓。有息女 秋练 ,颇解文字。言在郡城,得听清吟,於今结想,至絶眠餐。”
《韵府拾遗 问韵》:之郡
宋书王敬弘传敬弘妻桓元姊也敬弘之郡元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
分类:之郡
《漢語大詞典》:郡斋(郡齋)
郡守起居之处。 唐 白居易 《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唐 李商隐 《华州周大夫宴席》诗:“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 清 赵翼 《镇安土俗》诗:“城中屋少惟官廨,墙上山多逼郡斋。”
分類:郡守起居
《漢語大詞典》:大郡
面积大、人口多的郡。汉书·元帝纪:“﹝ 建昭 二年﹞三月,行幸 河东 ,祠后土。益 三河 大郡太守秩。户十二万为大郡。”南史·孔靖传:“ 晋陵 自 宋 齐 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
《國語辭典》:边郡(邊郡)  拼音:biān jùn
边境附近的郡邑。《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南朝梁。江淹〈别赋〉:「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骈字类编》:南郡
魏晋 无名氏 孙亮初白鼍鸣童谣 南郡城中可长生。守死不去义无成。
分类:南郡
《漢語大詞典》:郡符
郡太守的符玺。亦借指郡太守。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于 泉 于 虔 ,始执郡符,遂殿 交州 ,抗节 番禺 。”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翻身落霄汉,失脚到泥涂。 博望 移门籍, 潯阳 佐郡符。”自注:“予自太子赞善大夫出为 江州 司马。”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张公咏》:“惟 忠定公 万夫之杰,屡剖郡符,有声烈烈。”
分類: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