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郡君  拼音:jùn jūn
旧时妇人的封号。唐代四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称为郡君;宋元以后则只有宗室女可称为郡君。
《骈字类编》:三郡
唐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元侯重寄贞师律,三郡四封今静谧。
唐 贾岛 上邠宁邢司徒 马走千蹄朝万乘,地分三郡拥双旌。
唐 姚合 寄汴州令狐楚相公 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宋 苏轼 送孙勉 亲程三郡士,玉石不能衒。
元 杨维桢 送谢太守 湖秀今三郡,循良第一人。
《漢語大詞典》:六郡
指 汉 的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六郡。汉书·地理志下:“ 天水 、 陇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皆迫近 戎 狄 ,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汉 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颜师古 注:“六郡谓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河西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六郡凑其衣冠,五陵穷其轨躅。” 唐 杨炯 《刘生》诗:“卿家本六郡,年长入 三秦 。”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说赴朔方军》:“闻风六郡勇,计日五戎平。”
《骈字类编》:四郡
汉书西域传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后汉书杜笃传拓地万里威震八荒肇置四郡据守敦煌注四郡谓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也 元史兀良合台传自出师至此凡二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乌白等蛮三十七部 水经注说文曰郡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八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碑文凡任四郡历 州未尝以货殖经怀去如始至
《漢語大詞典》:东郡(東郡)
(1).郡名。 秦 置, 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 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 元年, 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 。”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 ,领 袞州 刺史。” 唐 韩愈 《龊龊》诗:“ 河 堤决 东郡 ,老弱随惊湍。”
(2).泛指京师以东诸郡。 唐 杜甫 《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 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
(3).特指 夷陵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 朱鹤龄 注:“ 夷陵郡 ,在 夔州 之东,故曰东郡。”一说,指 江陵县 。 钱谦益 注:“ 江陵 , 汉 旧县,属 南郡 。史记: 江陵 ,故郡都,西通 巴 巫 ,在 巴 巫 之东,故曰东郡。”
《國語辭典》:郡公  拼音:jùn gōng
晋时始置的爵位,至明朝时废止。《晋书。卷三九。王沈传》:「前以翼赞之勋,当受郡公之封,而固辞恳至,嘉其让德,不夺其志。」也称为「开国郡公」。
分類:爵名开国
《骈字类编》:治郡
汉书循吏黄霸传霸材长于治民及为丞相总纲纪号令风采不及丙魏于定国功名损于治郡时
《漢語大詞典》:郡寄
谓作郡太守。《宋史·黄洽传》:“ 艺祖 惩藩镇偏重之失,不欲兵民之权聚於一夫之手。今使主兵官兼郡寄,是合兵民权为一。” 宋 陆游 《会庆节贺表》之二:“兹膺郡寄,復在王畿。”
分類:太守
《國語辭典》:蜀郡  拼音:shǔ jùn
郡名。秦朝设置。包括有今四川省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的剑阁以西各地。
《漢語大詞典》:佐郡
协理州郡政务。指任州郡的司马、通判等职。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佐郡 浙江 西,病闲絶趋驰。”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谢上表》:“犹蒙圣慈,曲赐容贷,尚加禄食,出佐 潯阳 ……岂意天慈,忽加詔命:特从佐郡,宠授专城。”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宫祠启》:“白首而困下吏,久安佐郡之卑;黄冠而归故乡,輒冀奉祠之乐。” 明 何景明 《送卫进士推武昌》诗:“少年佐郡 楚 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國語辭典》:郡侯  拼音:jùn hóu
1.晋朝时始置的爵位,下置相,至明朝时始废。
2.知府的别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爹爹身为郡侯,饮此一杯淡水。」
《漢語大詞典》:旁郡
(1).附近的州郡。汉书·黥布传:“﹝ 淮南王 ﹞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新唐书·窦建德传:“踰 太行 ,入 上党 ,传檄旁郡。”
(2).别的州郡。 宋 张耒 《寓陈杂诗》之二:“故人在旁郡,书信不能屡。”
分類:附近州郡
《漢語大詞典》:辅郡(輔郡)
即畿辅。 宋 苏轼 《相州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却回御筵口宣》:“卿等復理归鞍,少休辅郡。”宋史·仁宗纪四:“﹝ 皇祐 五年十二月﹞壬戌,以 曹 、 陈 、 许 、 郑 、 滑州 为辅郡,隶畿内,置京畿转运使。”参见“ 畿辅 ”。
《國語辭典》:畿辅(畿輔)  拼音:jī fǔ
国都附近的地方。《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汉家轨仪,重临畿辅。」《明史。卷一○。英宗前本纪》:「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也称为「畿甸」。
《漢語大詞典》:支郡
(1).指 汉 代诸侯国的属郡。汉书·晁错传:“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颜师古 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作“枝郡”。
(2). 唐 末 五代 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始, 唐 及 五代 节镇皆有支郡。 太祖 平 湖南 ,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属京,长吏得自奏事,其后大县屯兵,亦有直属京官者, 兴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纳 瀚 ( 李瀚 )言,詔 邠 、 寧 、 涇 、 原 等州直属京,天下节镇无復领支郡者矣。”
《骈字类编》:两郡(两郡)
唐 李端 送王副使还并州 曾持两郡印,多比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