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风邪
毗邪
邪溪
妖邪
邪伪
上邪
邪淫
众邪
邪教
百邪
邪恶
邪恶
邪师
客邪
邪蒿
《國語辭典》:风邪(風邪)  拼音:fēng xié
风寒侵入人身,使人患病。《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帝尝幸苑囿离宫,后辄以风邪露雾为戒,辞意款备,多见详择。」《红楼梦》第八三回:「不过说饮食不调,著了点儿风邪,没大要紧。」
《漢語大詞典》:毗邪
见“ 毗耶 ”。
《漢語大詞典》: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漢語大詞典》:邪溪(邪谿)
亦作“ 邪谿 ”。 若耶溪 。《文选·张协〈七命〉》:“ 楚 之阳劒, 欧冶 所营, 邪谿 之鋌, 赤山 之精。” 李善 注引越绝书:“ 越王 勾践 有寳劒五,闻於天下。客有能相劒者,名曰 薛烛 ,王召而问之,对曰:‘当造此劒之时, 赤堇 之山破而出锡, 若耶 之溪涸而出铜。’” 宋 梅尧臣 《舟中遇雪》诗:“欲问 邪溪 转,今朝奈兴何。” 宋 曾巩 《五龙堂祈雨文》:“乃四月以旱,祷於 邪溪 薤山 ,应时得雨。” 清 厉鹗 《雨宿卧龙山僧舍分韵》:“ 邪溪 风日好,试上采菱舟。”
分類:若耶溪
《國語辭典》:妖邪  拼音:yāo xié
妖异怪诞。《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说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
《國語辭典》:邪伪(邪偽)  拼音:xié wèi
奸邪诈伪。《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杜绝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分類:邪恶诈伪
《漢語大詞典》:上邪
汉 乐府《铙歌》篇名,以第一句“上邪”二字而名。上,指天;邪,通“ 耶 ”,语气词。上邪,犹言天啊,即指天为誓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邪淫
亦作“ 邪婬 ”。
(1).邪恶纵逸。史记·夏本纪:“毋教邪淫奇谋。” 宋 苏辙 《进策·民政上》:“盖天下之民邪淫不法纷乱而至於不可告语者,非今世而然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奏扬敦厚 羲 农 俗,荡涤邪淫 郑 卫 音。”
(2).奸淫;下流的行为。大乘起信论:“云何修戒门?所谓在家菩萨,当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就礼拜 卧师 为师父,受了五戒,戒了邪淫。”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二:“ 三爷 卖完了关子,便用着邪淫的眼睛,挤溜骨碌地眨摩着捡铺子的小媳妇和大姑娘。”
(3).中医指致病的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是故君子之修慝辨惑,如良医之治疾也,鍼其膏肓,絶其根源,然后邪淫不生。”
《漢語大詞典》:众邪(衆邪)
众多奸邪之臣。韩非子·有度:“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 陈奇猷 集释:“众邪,众姦邪之臣。” 汉 焦赣 《易林·小过之既济》:“众邪充侧,凤凰折翼。”
分類:众多奸邪
《國語辭典》:邪教  拼音:xié jiào
教义不纯正的宗教。《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昔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红帕裹头,自称可助出军之威,后竟为敌军所杀。」《老残游记》第九回:「执其异端是说执行两头的意思,若异端当邪教讲,岂不两端要当桠槎教讲。」
《漢語大詞典》:百邪
各种邪恶。吕氏春秋·孝行:“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
《高级汉语词典》:邪恶
邪恶
分类:邪恶
《國語辭典》:邪恶(邪惡)  拼音:xié è
1.奸邪凶恶。《周礼。地官。司救》:「掌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
2.罪恶。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凡立王者,将以诛邪恶而养正善。」
《漢語大詞典》:邪师(邪師)
指左道旁门的传教师。《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镇壤(禳)宅舍觅高荣,卜问邪师求喜庆。” 明 宋濂 《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 温 有邪师曰大明教,造饰殿堂甚侈,民之无业者咸归之。君以其瞽俗眩世,且名犯国号,奏毁之。”
《漢語大詞典》:客邪
指人体外致人疾病的各种因素。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今有人焉陷於酒色,湛溺而不自知,元气日耗蚀于内,客邪日衝击于外。” 元 吴莱 《问五脏》诗:“元气日啙败,客邪作艰屯。” 明 唐顺之 《告病疏》:“臣尝究医家之説,大率言人身惟精气神为主,心动极则神驰,神驰则精摇,精摇则气耗损,廼至客邪干隙而入之,百病作矣。”
《漢語大詞典》:邪蒿
野生植物名。高二三尺。复叶,叶纹皆斜,夏开小白花,根叶可食。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诚使邪蒿必斥,自严溺口之防;定知摛藻为华,竚入点头之选。”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邪蒿》:“邪蒿,草名,野生,茎高二尺许,叶为复叶,分歧甚多。夏开小白花,为复繖形花序。其根、叶,古以为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