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邪世
邪逆
邪怪
邪幅
邪锋
邪丑
汗邪
曲邪
清邪
邪主
邪谀
邪物
邪薄
邪鬼
邪乎
《國語辭典》:邪世  拼音:xié shì
乱世。《孟子。尽心下》:「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分類:乱世
《漢語大詞典》:邪逆
邪恶逆乱。晏子春秋·问上一:“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
《漢語大詞典》:邪怪
妖怪。云笈七籤卷一○三:“而世之物魅邪怪,岂足数耶!”《西游记》第六三回:“邪怪剪除万境静,宝塔回光大地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哭:“邪怪之物,惟德可以已之。”
分類:邪怪妖怪
《漢語大詞典》:邪幅
古代缠裹足背至膝的布。《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毛 传:“诸侯赤芾邪幅。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 郑玄 笺:“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舃” 唐 孔颖达 疏:“邪缠束之,故名邪幅。”
分類:缠裹
《漢語大詞典》:邪锋(邪鋒)
邪恶的风气。明史·刘宗周传:“一曰明国是,无以邪锋危正气……私交重,君父轻,身自树党,而坐他人以党,所谓长邪锋而危正气也。”
分類:邪恶风气
《漢語大詞典》:邪丑(邪醜)
邪恶丑陋的人。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观 炯 ( 金炯 )虽任用,兢兢惟恐失坠,不善晦匿,果为邪丑所嫉,几不能免。”
分類:邪恶丑陋
《漢語大詞典》:汗邪
谓人高烧出汗,神智昏迷,语言错乱的现象。俗谓中邪。多用来骂人头脑不清,胡言乱语。《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汗邪的油嘴!他可可看人家老婆的脚?”《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你就快别要汗邪,离门离户的快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俺 阮大鋮 也是读破万卷之人,什么忠佞贤奸,不能辨别?彼时既无失心之疯,又非汗邪之病,怎的主意一错,竟做了一个 魏 党?”
《漢語大詞典》:曲邪
不正。《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夫欲修万行,先要直心。心既无佞諂之机,果岂有曲邪之报。”
分類:不正
《漢語大詞典》:清邪
中医学名词。指风寒等致病因素。《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注:“清邪居上,谓雾邪本乎天也;浊邪居下,谓湿邪本乎地也。”
《漢語大詞典》:邪主
背离正道的君主。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深言直諫,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则忤於邪主之心,歷於衰世之法。”
《漢語大詞典》:邪谀(邪諛)
邪恶而谄谀。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邪諛必照,狷直皆容。” 唐 黄滔 《御试曲直不相入赋》:“顾惟忠讜之受性,岂与邪諛而同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孙宣公谏封禅寺:“一时邪諛之臣,唱为瑞应祺祥,以罔明主。”
分類:邪恶谄谀
《漢語大詞典》:邪物
(1).指违背礼法的邪秽之物。礼记·祭统:“及其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
(2).旧指能造成灾祸的妖邪之物。《西游记》第六二回:“ 行者 道:‘怪哉!怪哉!这早晚有三更时分,怎么得有人在这顶上言语?断乎是邪物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作‘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漢語大詞典》:邪薄
邪恶轻薄。 唐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且 阳公 之在于朝,四方闻风仰而尊之。贪冒苟进邪薄之夫,庶得少沮其志,不遂其恶。”
分類:邪恶轻薄
《漢語大詞典》:邪鬼
邪恶的鬼怪。 明 董斯张 广博物志·草木果:“石榴之实醉三尸,拾櫨之木厌邪鬼。”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 上海 盛德坛扶乩,由‘孟圣’主坛;在 北京 便有城隍 白知 降坛,说他是‘邪鬼’。”
分類:邪恶鬼怪
《漢語大詞典》:邪乎
超出寻常;利害。例如:这几天天气热得邪乎。
离奇;玄虚不可捉摸。例如:这事你也别说得那么邪乎。
也说“邪活”(xié·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