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3~
「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唐·李贤注引晋·张骘《文士传》曰:「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閒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40~
蔡伯喈睹睐笛椽,孙兴公听妓,振且摆折。王右军闻,大嗔曰:「三祖寿乐器,虺瓦吊,孙家儿打折。」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伏滔《长笛赋叙》曰:「余同寮桓子野有故长笛,传之耆老云:『蔡邕伯喈之所制也。』初,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之馆,以竹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音声独绝。历代传之至于今。」

简释

柯笛:咏笛。唐李縠《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兰亭旧址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例句

兰亭旧趾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

典故
中郎竹
 
柯亭奇竹
 
柯亭椽
  
物比柯亭

相关人物
蔡邕


《搜神记》卷十三~00~
蔡邕尝至柯亭,以竹为椽,邕仰盼之,曰:「良竹事。」取以为笛,发声辽亮。一云:「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东间第十六竹椽可为笛,取用,果有异声。』」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4~
唐·李贤注引张骘《文士传》曰:「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閒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又引伏滔《长笛赋》序云「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也。
典故
洛阳狱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2~
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悯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

例句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典故
仲宣受书
 
书籍相与
 
琴书与仲宣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蔡邕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例句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

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白居易 余思未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白居易 题文集匮

典故
山神请

相关人物
昙邕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昙邕》
(昙邕)与弟子昙果澄思禅门。尝于一时果梦见山神求受五戒。果曰。家师在此可往咨受。后少时邕见一人著单衣帽风姿端雅从者二十许人请受五戒。邕以果先梦知是山神。乃为说法授戒。
《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列传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閒,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例句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 王维 燕子龛禅师

典故
为螳螂动杀机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摭言》
唐王播少孤,尝客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粥食,久之,僧颇厌。一日,播出,已饭。后二纪,来出镇是邦,向所题字已碧纱笼其上矣。乃题二绝,一云:「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度未回而先饭讫,乃鸣钟鱼。后播镇江都,因访旧游,所题字皆纱罩之,因题诗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前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例句

胸中免被风波挠,肯为螳螂动杀机。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国语辞典》:蔡邕  拼音:cài yōng
人名。(西元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人。博学,工辞章,天文、术数、书画、琴艺皆精,创飞白书,熹平四年,奏定六经文字,以隶书四十六碑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后董卓专政,累迁为左中郎将,故也称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于狱中。著有《独断》、《蔡中郎集》。
《國語辭典》:李邕  拼音:lǐ yōng
人名。(西元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省)人,为李善之子。唐代书法家。玄宗时任北海太守,世称为「李北海」。为人刚正不屈,后为李林甫所害。工文,长于碑颂。精书法,初学王羲之,复自成一格。擅以行楷写碑,笔力雄浑,风骨劲拔。有《李北海集》,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國語辭典》:邕邕  拼音:yōng yōng
和谐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螭龙德牧,邕邕群鸣。」三国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也作「雍雍」。
《漢語大詞典》:时邕(時邕)
见“ 时雍 ”。
《國語辭典》:时雍(時雍)  拼音:shí yōng
1.天下太平的景象。《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文选。曹植。王仲宣诔》:「世祖拨乱,爰建时雍。」
2.调和。《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崇光被时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
《漢語大詞典》:邕熙
(1).邕,通“ 雍 ”。和洽兴盛。亦指和平盛世。 晋 荀勖 《舞曲歌辞·大豫舞歌》:“时迈其仁,世载邕熙。”周书·王褒传:“昔吾壮日,及弟当年,俱值邕熙,并欢衡 泌 。” 唐 白居易 《上元日叹道文》:“故能阜蕃动植,啟迪邕熙,邦家保安,夷夏咸若。”
(2).邕,通“ 雍 ”。 三国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及 魏 受命,改其十二曲,使 繆袭 为词,述以功德代 汉 ……改《芳树》《邕熙》,言 魏氏 临国,君臣邕穆,庶绩咸熙也。”
《漢語大詞典》:邕容
(1).犹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邕,通“ 雍 ”。 汉 刘歆 《遂初赋》:“既邕容以自得兮,唯惕惧於笁寒。”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兼该小説,邕容大雅。”
(2). 邕州 和 容州 的并称。 唐 元稹 《裴温兼监察御史里行充清海军节度参谋》:“南极北向户,北至于 桂林 ,旁带 邕 容 ,分置征镇。”
《漢語大詞典》:邕文
雍容大雅的文章。邕,通“ 雍 ”。 清 张大受 《呈竹宅先生四十韵》:“斯画珊瑚缺,邕文金帛充。”
分類:文章
《韵府拾遗 冬韵》:斯邕
陈造诗斯邕古篆学未成
《漢語大詞典》:肃邕(肅邕)
见“ 肃雝 ”。
《國語辭典》:肃雍(肅雝)  拼音:sù yōng
恭敬而温和。《诗经。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也作「肃雍」。
《漢語大詞典》:柯亭
(1).古地名。又名 高迁亭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以产良竹著名。 晋 伏滔 《〈长笛赋〉序》:“初, 邕 ( 蔡邕 )避难 江 南,宿于 柯亭 。 柯亭 之观,以竹为椽。 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絶。歷代传之,以至于今。” 唐 牟融 《题竹》诗:“ 柯亭 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明 刘基 《横碧楼记》:“予又闻 柯亭 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 ,故事犹传旧典型。”
(2).见“ 柯亭笛 ”。
《漢語大詞典》:柯亭笛
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晋书·桓伊传:“﹝ 桓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亦省作“ 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兰亭 旧趾虽曾见, 柯 笛遗音更不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温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清 纳兰性德 《水龙吟·题文姬图》词:“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嚮絶,四絃才断,恶风吹去。”
《漢語大詞典》:柯笛
见“ 柯亭笛 ”。
《漢語大詞典》:柯亭笛
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晋书·桓伊传:“﹝ 桓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亦省作“ 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兰亭 旧趾虽曾见, 柯 笛遗音更不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温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清 纳兰性德 《水龙吟·题文姬图》词:“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嚮絶,四絃才断,恶风吹去。”
《漢語大詞典》:柯亭竹
柯亭 为椽之竹。 汉 蔡邕 取以制笛。后借指美笛或比喻良才。 南朝 梁武帝 《咏笛》:“ 柯亭 有奇竹,含情復抑扬。”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三嘆 柯亭 竹,独结 中郎 知。”参见“ 柯亭 ”。
分類:蔡邕良才
《漢語大詞典》:柯亭
(1).古地名。又名 高迁亭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以产良竹著名。 晋 伏滔 《〈长笛赋〉序》:“初, 邕 ( 蔡邕 )避难 江 南,宿于 柯亭 。 柯亭 之观,以竹为椽。 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絶。歷代传之,以至于今。” 唐 牟融 《题竹》诗:“ 柯亭 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明 刘基 《横碧楼记》:“予又闻 柯亭 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 ,故事犹传旧典型。”
(2).见“ 柯亭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