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九十《良吏传·邓攸传》
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典故
相关人物
禹弇宫武
相关人物
耿弇
臧宫
邓禹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邓禹〉~599~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閒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殽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贼所围。禹遂进与战,破之,生获其大将。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舋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馀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馀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埶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彊,皆斩之,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美。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栒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帝以关中未定,而禹久不进兵,下敕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禹犹执前意,乃分遣将军别攻上郡诸县,更徵兵引谷,归至大要。遣冯愔、宗歆守栒邑。二人争权相攻,愔遂杀歆,因反击禹,禹遣使遣诣京师。以闻。帝问使人:「愔所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愔、防不能久和,执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愔者,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降之。后月馀,防果执愔,将其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皆诣广降,与共东归。至安邑,道欲亡,广悉斩之。愔至洛阳,赦不诛。二年春,遣使者更封禹为梁侯,食四县。时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南至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克,复就谷云阳。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宝弟收宝部曲击禹,杀将军耿䜣。自冯愔反后,禹威稍损,又乏食,归附者离散。而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徵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禹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埶。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皆死散。事在冯异传。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延岑自败于东阳,遂与秦丰合。四年春,复寇顺阳閒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馀,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遣禹护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于匡,击破岑于邓;追至武当,复破之。岑奔汉中,馀党悉降。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閒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殽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贼所围。禹遂进与战,破之,生获其大将。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舋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馀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馀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埶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彊,皆斩之,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美。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栒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帝以关中未定,而禹久不进兵,下敕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禹犹执前意,乃分遣将军别攻上郡诸县,更徵兵引谷,归至大要。遣冯愔、宗歆守栒邑。二人争权相攻,愔遂杀歆,因反击禹,禹遣使遣诣京师。以闻。帝问使人:「愔所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愔、防不能久和,执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愔者,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降之。后月馀,防果执愔,将其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皆诣广降,与共东归。至安邑,道欲亡,广悉斩之。愔至洛阳,赦不诛。二年春,遣使者更封禹为梁侯,食四县。时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南至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克,复就谷云阳。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宝弟收宝部曲击禹,杀将军耿䜣。自冯愔反后,禹威稍损,又乏食,归附者离散。而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徵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禹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埶。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皆死散。事在冯异传。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延岑自败于东阳,遂与秦丰合。四年春,复寇顺阳閒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馀,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遣禹护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于匡,击破岑于邓;追至武当,复破之。岑奔汉中,馀党悉降。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耿弇〉~703~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更始立,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及至宋子,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舆,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卫包于道共谋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观公等不识去就,族灭不久也。」仓、包不从,遂亡降王郎。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弇因从光武北至蓟。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曰:「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曰:「死尚南首,柰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弇走昌平就况,因说况使寇恂东约彭宠,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弇与景丹、寇恂及渔阳兵合军而南,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馀级,得印绶百二十五,节二,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鹿、清河、河閒凡二十二县,遂及光武于广阿。是时光武方攻王郎,传言二郡兵为邯郸来,众皆恐。既而悉诣营上谒。光武见弇等,说,曰:「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乃皆以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况大将军、兴义侯,得自置偏。弇等遂从拔邯郸。时更始徵代郡太守赵永,而况劝永不应召,令诣于光武。光武遣永复郡。永北还,而代令张晔据城反畔,乃招迎匈奴、乌桓以为援助。光武以弇弟舒为复胡将军,使击晔,破之。永乃得复郡。时五校贼二十馀万北寇上谷,况与舒连击破之,贼皆退走。更始见光武威声日盛,君臣疑虑,乃遣使立光武为萧王,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还长安;遣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并北之部。时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弇入造床下请閒,因说曰:「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天子之命,不出城门,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元元叩心,更思莽朝。又铜马、赤眉之属数十辈,辈数十百万,圣公不能办也。其败不久。公首事南阳,破百万之军;今定河北,据天府之地。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天下至重,不可令它姓得之。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光武大说,乃拜弇为大将军,与吴汉北发幽州十郡兵。弇到上谷,收韦顺、蔡充斩之;汉亦诛苗曾。于是悉发幽州兵,引而南,从光武击破铜马、高湖、赤眉、青犊,又追尤来、大枪、五幡于元氏,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走之。光武乘胜战顺水上,虏危急,殊死战。时军士疲弊,遂大败奔还,壁范阳,数日乃振,贼亦退去,从追至容城、小广阳、安次,连战破之。光武还蓟,复遣弇与吴汉、景丹、盖延、朱祐、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坚镡、王霸、陈俊、马武十三将军,追贼至潞东,及平谷,再战,斩首万三千馀级,遂穷追于右北平无终、土垠之閒,至俊靡而还。贼散入辽西、辽东,或为乌桓、貊人所钞击,略尽。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彊弩将军陈俊攻厌新贼于敖仓,皆破降之。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畤、美阳二县。三年,延岑自武关出攻南阳,下数城。穰人杜弘率其众以从岑。弇与岑等战于穰,大破之,斩首三千馀级,生获其将士五千馀人,得印绶三百。杜弘降,岑与数骑遁走东阳。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徵?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况闻弇求徵,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隃麋侯。乃命弇与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等击望都、故安西山贼十馀营,皆破之。时征虏将军祭遵屯良乡,骁骑将车刘喜屯阳乡,以拒彭宠。宠遣弟纯将匈奴二千馀骑,宠自引兵数万,分为两道以击遵、喜。胡骑经军都,舒袭破其众,斩匈奴两王,宠乃退走。况复与舒攻宠,取军都。五年,宠死,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封舒为牟平侯。遣弇与吴汉击富平、获索贼于平原,大破之,降者四万馀人。因诏弇进讨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侍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塞坑。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馀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行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复收其积聚,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馀营,遂定济南。时张步都剧,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馀人守临淄,相去四十里。盒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閒。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会,后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引军还奔临淄,并兵合埶,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日之閒,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众亡归剧。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步闻大笑曰:「以尤来、大彤十馀万众,吾皆即其营而破之。今大耿兵少于彼,又皆疲劳,何足惧乎!」乃与三弟蓝、弘、寿及故大彤渠帅重异等兵号二十万,至临淄大城东,将攻弇。弇先出淄水上,与重异遇,突骑欲纵,弇恐挫其锋,令步不敢进,故示弱以盛其气,乃引归小城,陈兵于内。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至暮罢。弇明旦复勒兵出。是时帝在鲁,闻弇为步所攻,自往救之,未至。陈俊谓弇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弇曰:「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城中沟皆满。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收得辎重二千馀两。步还剧,兄弟各分兵散去。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弇因复追步,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于军门。弇传步诣行在所,而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诣旗下,众尚十馀万,辎重七千馀两,皆罢遣归乡里。弇复引兵至城阳,降五校馀党,齐地悉平。振旅还京师。六年,西拒隗嚣,屯兵于漆。八年,从上陇。明年,与中郎将来歙分部徇安定、北地诸营保,皆下之。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复以国弟广、举并为中郎将。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及况卒,谥烈侯,少子霸袭况爵。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罢,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曰湣侯。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更始立,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及至宋子,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舆,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卫包于道共谋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观公等不识去就,族灭不久也。」仓、包不从,遂亡降王郎。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弇因从光武北至蓟。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曰:「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曰:「死尚南首,柰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弇走昌平就况,因说况使寇恂东约彭宠,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弇与景丹、寇恂及渔阳兵合军而南,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馀级,得印绶百二十五,节二,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鹿、清河、河閒凡二十二县,遂及光武于广阿。是时光武方攻王郎,传言二郡兵为邯郸来,众皆恐。既而悉诣营上谒。光武见弇等,说,曰:「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乃皆以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况大将军、兴义侯,得自置偏。弇等遂从拔邯郸。时更始徵代郡太守赵永,而况劝永不应召,令诣于光武。光武遣永复郡。永北还,而代令张晔据城反畔,乃招迎匈奴、乌桓以为援助。光武以弇弟舒为复胡将军,使击晔,破之。永乃得复郡。时五校贼二十馀万北寇上谷,况与舒连击破之,贼皆退走。更始见光武威声日盛,君臣疑虑,乃遣使立光武为萧王,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还长安;遣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并北之部。时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弇入造床下请閒,因说曰:「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天子之命,不出城门,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元元叩心,更思莽朝。又铜马、赤眉之属数十辈,辈数十百万,圣公不能办也。其败不久。公首事南阳,破百万之军;今定河北,据天府之地。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天下至重,不可令它姓得之。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光武大说,乃拜弇为大将军,与吴汉北发幽州十郡兵。弇到上谷,收韦顺、蔡充斩之;汉亦诛苗曾。于是悉发幽州兵,引而南,从光武击破铜马、高湖、赤眉、青犊,又追尤来、大枪、五幡于元氏,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走之。光武乘胜战顺水上,虏危急,殊死战。时军士疲弊,遂大败奔还,壁范阳,数日乃振,贼亦退去,从追至容城、小广阳、安次,连战破之。光武还蓟,复遣弇与吴汉、景丹、盖延、朱祐、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坚镡、王霸、陈俊、马武十三将军,追贼至潞东,及平谷,再战,斩首万三千馀级,遂穷追于右北平无终、土垠之閒,至俊靡而还。贼散入辽西、辽东,或为乌桓、貊人所钞击,略尽。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彊弩将军陈俊攻厌新贼于敖仓,皆破降之。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畤、美阳二县。三年,延岑自武关出攻南阳,下数城。穰人杜弘率其众以从岑。弇与岑等战于穰,大破之,斩首三千馀级,生获其将士五千馀人,得印绶三百。杜弘降,岑与数骑遁走东阳。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徵?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况闻弇求徵,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隃麋侯。乃命弇与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等击望都、故安西山贼十馀营,皆破之。时征虏将军祭遵屯良乡,骁骑将车刘喜屯阳乡,以拒彭宠。宠遣弟纯将匈奴二千馀骑,宠自引兵数万,分为两道以击遵、喜。胡骑经军都,舒袭破其众,斩匈奴两王,宠乃退走。况复与舒攻宠,取军都。五年,宠死,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封舒为牟平侯。遣弇与吴汉击富平、获索贼于平原,大破之,降者四万馀人。因诏弇进讨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侍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塞坑。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馀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行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复收其积聚,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馀营,遂定济南。时张步都剧,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馀人守临淄,相去四十里。盒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閒。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会,后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引军还奔临淄,并兵合埶,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日之閒,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众亡归剧。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步闻大笑曰:「以尤来、大彤十馀万众,吾皆即其营而破之。今大耿兵少于彼,又皆疲劳,何足惧乎!」乃与三弟蓝、弘、寿及故大彤渠帅重异等兵号二十万,至临淄大城东,将攻弇。弇先出淄水上,与重异遇,突骑欲纵,弇恐挫其锋,令步不敢进,故示弱以盛其气,乃引归小城,陈兵于内。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至暮罢。弇明旦复勒兵出。是时帝在鲁,闻弇为步所攻,自往救之,未至。陈俊谓弇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弇曰:「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城中沟皆满。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收得辎重二千馀两。步还剧,兄弟各分兵散去。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弇因复追步,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于军门。弇传步诣行在所,而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诣旗下,众尚十馀万,辎重七千馀两,皆罢遣归乡里。弇复引兵至城阳,降五校馀党,齐地悉平。振旅还京师。六年,西拒隗嚣,屯兵于漆。八年,从上陇。明年,与中郎将来歙分部徇安定、北地诸营保,皆下之。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复以国弟广、举并为中郎将。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及况卒,谥烈侯,少子霸袭况爵。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罢,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曰湣侯。
《东观汉记》卷二《显宗孝明皇帝纪》
永平三年诏曰:「登灵台,正仪度。」春二月,图二十八将于云台。
永平三年诏曰:「登灵台,正仪度。」春二月,图二十八将于云台。
《后汉书》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
永平初,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至十七年,援夫人卒,乃更脩封树,起祠堂。
永平初,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至十七年,援夫人卒,乃更脩封树,起祠堂。
简释
云台画象:指表彰功臣。唐杜甫《寄董卿嘉荣十韵》:“云台画形象,皆为扫氛妖。”
例句
清溪一路照羸身,不似云台画像人。 司空图 商山二首
几人欲话云台峻,独我方探禹穴深。 吴融 秋日感事
云台画像皆何者,青史书名或不孤。 唐彦谦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先生不入云台像,赢得桐江万古名。 方干 题严子陵祠二首
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李隆基 送张说巡边
捷报云台贺,公卿拜寿卮。 杜牧 少年行
云台画形像,皆为扫氛妖。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 杜甫 有感五首
云台终日画,青简为谁编。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吾病日回首,云台谁再论。 杜甫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杜甫 述古三首
江树城孤远,云台使寂寥。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不及云台议,空山老薜萝。 罗隐 轻飙
献凯云台中,自言塞上雄。 袁瓘 鸿门行
松桂生丹禁,鸳鹭集云台。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韦应物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
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韦应物 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
《漢語大詞典》:邓林(鄧林)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
《漢語大詞典》:马邓(馬鄧)
东汉 明德马皇后 与 和熹邓皇后 的并称。皆以贤德闻。《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及 元杨皇后 崩, 芬 ( 左贵嬪 )献誄曰:‘…… 樊 卫 二姬,匡 齐 翼 楚 ; 马 邓 两妃,亦毗 汉 主。’” 唐 李商隐 《为怀州刺史举人自代状》:“奉 殷 郭 之良躅,衔 马 邓 之明规。” 宋 王安石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之一:“国赖 姜 任 盛,门归 马 邓 高。”
分類:明德
《漢語大詞典》:吴邓(吴鄧)
(1). 汉 吴汉 、 邓禹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 吴 邓 之盛功, 王 钟 之素业……僉曰伊人,是以处无懦色。” 胡之骥 汇注:“ 吴汉 、 邓禹 佐 光武 ,起 南阳 ,以成中兴之主。”
(2). 汉 吴王 濞 和 邓通 的并称。《史记·平準书》:“故 吴 ,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邓通 ,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 吴 邓 氏钱布天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文帝 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 擅鄣海泽, 邓通 专西山, 山 东奸猾咸聚 吴国 , 秦 雍 汉 蜀 因 邓 氏, 吴 邓 钱布天下。”
(2). 汉 吴王 濞 和 邓通 的并称。《史记·平準书》:“故 吴 ,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邓通 ,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 吴 邓 氏钱布天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文帝 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 擅鄣海泽, 邓通 专西山, 山 东奸猾咸聚 吴国 , 秦 雍 汉 蜀 因 邓 氏, 吴 邓 钱布天下。”
《漢語大詞典》:冯邓(馮鄧)
东汉 冯异 、 邓禹 的并称。二人同为 光武 功臣。 清 陈维嵩 《沁园春·大梁寓署对雪有感》词:“嘆河名 官渡 , 袁 曹 安在;地连 南顿 , 冯 邓 徒劳。”
《韵府拾遗 径韵》:宛邓(宛邓)
魏书李佐传佐乃简骑二千逆贼为贼所败坐徙瀛州为民车驾征宛邓复起佐平远将军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漢語大詞典》:云阁(雲閣)
(1).阁名。 秦二世 胡亥 建。《文选·张衡〈东京赋〉》:“迺构 阿房 ,起 甘泉 ,结 云阁 ,冠 南山 。” 薛综 注引《三辅故事》:“ 秦二世 胡亥 起 云阁 ,欲与山齐。”
(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 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
(3).状如楼阁的云层。 南朝 陈 张正见 《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4).指 云台 。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詎知 云阁 ,名在功臣。” 倪璠 注:“ 云阁 ,《汉书》所谓‘云臺’是也。臺、阁通称矣。”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壮士不可轻,相期在 云阁 。” 王琦 注:“ 云阁 ,犹 云臺 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阿文成公》:“ 高宗 纯皇帝 赐其七十寿联云:‘耆筵锡庆高千叟, 云阁 铭勋赞上台。’”参见“ 云臺 ”。
(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 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
(3).状如楼阁的云层。 南朝 陈 张正见 《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4).指 云台 。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詎知 云阁 ,名在功臣。” 倪璠 注:“ 云阁 ,《汉书》所谓‘云臺’是也。臺、阁通称矣。”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壮士不可轻,相期在 云阁 。” 王琦 注:“ 云阁 ,犹 云臺 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阿文成公》:“ 高宗 纯皇帝 赐其七十寿联云:‘耆筵锡庆高千叟, 云阁 铭勋赞上台。’”参见“ 云臺 ”。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