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道袍 拼音:dào páo
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参见「直裰」条。《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早饭都吃过了,方才起身,把道袍、鞋、袜慢慢的逐件搬将出来,无非要延挨时刻,误其美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烦劳了列位,做两件道袍穿穿,也见小肆中薄意。」
《漢語大詞典》:裰领道袍(裰領道袍)
缀上领圈道袍。 明 代内臣服饰的一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二色衣,近御之人所穿之衣……第三层曰‘裰领道袍’。其白领以浆布为之,如玉环在项,而缺其前,稍油垢即换之。”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三章第一节。
《漢語大詞典》:衲衣
(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 贾岛 《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 清 黄景仁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漢語大詞典》:直掇
亦作“ 直裰 ”。亦作“直敪”。
(1).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 晋 处士 冯翼 ,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襴,前繫二长带, 隋 唐 朝野服之,谓之 冯翼 之衣,今呼为直掇。”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富郑公 致政归西都,尝著布直裰,跨驴出郊。”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燕居之所常用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一个穿寳蓝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
(2).指僧袍。《景德传灯录·普化和尚》:“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一箇直敠。’” 元 无名氏 《东坡梦》第一折:“把我褊衫都当没了,至今穿着皂直掇哩。”《水浒传》第七一回:“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1).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 晋 处士 冯翼 ,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襴,前繫二长带, 隋 唐 朝野服之,谓之 冯翼 之衣,今呼为直掇。”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富郑公 致政归西都,尝著布直裰,跨驴出郊。”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燕居之所常用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一个穿寳蓝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
(2).指僧袍。《景德传灯录·普化和尚》:“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一箇直敠。’” 元 无名氏 《东坡梦》第一折:“把我褊衫都当没了,至今穿着皂直掇哩。”《水浒传》第七一回:“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