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全和
谓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 唐 柳宗元 《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吾兄先觉而守道,独立而全和,贞确端懿,雅不羈俗,君子之素也。”
《國語辭典》:敕身  拼音:chì shēn
谨饬自身。《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敕身斋戒,施教申申。」
《漢語大詞典》:阙行(闕行)
道德修养上有过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且闕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慙供养乎?”
《漢語大詞典》:阙薄(闕薄)
(道德修养)欠缺,浅薄。宋书·颜延之传:“流言谤议,有道所不免,况有闕薄,难用算防。”
《漢語大詞典》:贞至(貞至)
谓坚贞高尚的道德修养。 三国 魏 曹丕 《答司马懿等令》:“执 鲍焦 之贞至,遵薪者之清节。”
《國語辭典》:正心诚意(正心誠意)  拼音:zhèng xīn chéng yì
语本《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宋。夏元鼎 满庭芳。久视长生词:「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
《国语辞典》:气盛言宜(气盛言宜)  拼音:qì shèng yán yí
作者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语本唐。韩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国语辞典》:八九分人  拼音:bā jiǔ fēn rén
指道德修养接近完美的人。《里语徵实。卷中下》:「八九分:邵康节见司马温公忠、厚、友、悌、恭、俭、正、直曰:『若此人者脚踏实地八九分人也。』」
《漢語大詞典》:道存目击(道存目擊)
语出庄子·田子方:“ 子路 曰:‘吾子欲见 温伯 雪子 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 仲尼 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目触之而知道在其身,復何所容其言説邪?”谓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在略一顾瞻之中便能感受得到。 宋 苏轼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仍用前韵》:“色瘁形枯应笑 屈 ,道存目击岂非 温 ?”
《漢語大詞典》:穷理居敬(窮理居敬)
宋 儒提倡的一种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谓穷究事物之理,自处以敬。 清 颜元 存学编·性理评:“ 朱子 称 上蔡 直指穷理居敬为入德之门,最得 明道 教人之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