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下年
铅鼎
伏气
玄谭
琅书
炼汞
持后
道举
符文
凫浴
咽日
守灵
纸袄
眼方
道迹
《漢語大詞典》:下年
(1).欠收的年岁;荒年。管子·大匡:“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隋书·百官志中:“凡颁禄,视年之上下。亩至四釜为上年,上年颁其正。三釜为中年,中年颁其半,二釜为下年,下年颁其一。”
(2).道家以六七十岁为下年。云笈七籤卷五九:“修真之品有三:上年、中年、下年……下年者,六十、七十也。”
(3).次年;明年。元史·河渠志二:“本处民田税粮全免一年,官租减半。今秋收成,下年农隙举行。”如:瑞雪兆丰年,下年定是好年成。
《漢語大詞典》:铅鼎(鉛鼎)
炼丹炉。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 宋 苏轼 《临江仙·龙丘子自洛至蜀作此记之》词:“ 龙丘 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施元之 等注引 杜光庭 《仙传拾遗》:“ 刘无名 ,有真人示以阳炉阴鼎柔金炼化水玉之方,伏汞炼铅成朱髓之诀,以铅为君,以汞为臣,八石为使,黄芽为田。”
《國語辭典》:伏气(伏氣)  拼音:fú qì
1.屏气。唐。韩愈〈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
2.服输。元。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一出:「公公又不伏气,只管和婆婆閒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料那生不能成就,我也不伏气与他了。」
《漢語大詞典》:玄谭(玄譚)
玄谈。指以道家或道教为内容的谈论。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九:“娑罗树下畅玄谭,羊角风高透蔚蓝。”
《漢語大詞典》:琅书(琅書)
(1).道家的书。 唐 陆龟蒙 《幽居赋》:“閲仙苑之琅书,安能解愠?”
(2).指史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若 骆文忠 、 曾文正 暨今 湘阴 相国诸公,虽未一日内召,而丰功茂伐,彪炳琅书。”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二:“ 塔忠武 公之战绩,载在琅书, 诸葛 大名垂宇宙矣。”
分類:道家史册
《漢語大詞典》:炼汞(煉汞)
指道家烧炼金石药物,以制成丹药。 唐 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诗:“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云笈七籤卷六八:“炼汞投金,修金合药。”参见“ 炼丹 ”。
《國語辭典》:炼丹(煉丹)  拼音:liàn dān
古代道士将汞、铅、丹砂等矿石药物置于炉火中烧炼成丹。传说服之可治病强身且长生不老。其目的虽未完全达成,却开启中国化学的先河,造成火药的发明。今中医亦将矿石药物烧炼成丹来治病,如铅丹可治疗结膜炎、腋臭、切伤、吐逆、反胃等。
《國語辭典》:鍊丹  拼音:liàn dān
古代道士将汞、铅、丹砂等矿石药物置于炉火中烧炼成丹。传说服之可治病强身且长生不老。其目的虽未完全达成,却开启中国化学的先河,造成火药的发明。现今中医亦有以矿石药物炼成丹治病者,如铅丹。也作「炼丹」。
《漢語大詞典》:持后(持後)
居于后而不争。古代道家谓如此方能居先。语本老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文子·上德:“ 老子 学於 常樅 ,见舌而守柔;仰视屋树,退而目川,观影而知持后。”列子·说符:“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炙毂子·见舌观景》:“ 老子 学 商容 ,见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 学 壶子 ,观景柱而知持后矣。”
《漢語大詞典》:道举(道舉)
以道家学说课试取士。始于 唐玄宗 开元 二十九年。 唐 高彦休 《高阙史·太清宫玉石像》:“ 明皇 朝,崇尚 元元圣主 之教,故以道举入仕者,岁岁有之。” 唐 钱起 有《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有道举, 元宗 时 开元 二十九年,始置崇元学,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亦曰道举。”
《漢語大詞典》:符文
(1).敕命文书;公文。南史·宋始兴王濬传:“伪司隶校尉 殷冲 、 丹阳 尹 尹弘 并赐死。 冲 为 劭 草立符文,又妃叔父。”《元典章·朝纲一·庶务》:“ 至元 十年六月, 彰德路 承奉中书户部符文。”
(2).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昔 吴 世有 介象 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有人试取治百病杂符及诸厌劾符去其题籤以示 象 ,皆一一据名之。”云笈七籤卷五七:“符文者,云篆、明章、神灵之书字也。”
《漢語大詞典》:凫浴(鳧浴)
(1).道家导引术的一种。《淮南子·精神训》:“熊经鸟伸,鳧浴蝯躩,鴟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2).浮游。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如立於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鳧浴以为欢。”
《漢語大詞典》:咽日(嚥日)
吞服太阳精气。为道家修养之法。日,日华,太阳的精气。 宋 苏轼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诗:“晴窗嚥日肝肠煖,古殿朝真屨袖香。”
《國語辭典》:守灵(守靈)  拼音:shǒu líng
守在灵床、灵柩或灵位的旁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儿媳两个也不守灵,也不做什么盛羹饭。」《红楼梦》第六四回:「贾珍尤氏并贾蓉仍在寺中守灵,等过百日后,方扶柩回籍。」
《漢語大詞典》:纸袄(紙襖)
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龕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宋 曾慥 《集仙传》:“ 王先生 隐 王屋山 ,常衣纸袄,人呼 王纸袄 。”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絛。一壶村酒话渔樵,望 蓬莱 縹緲。”
《漢語大詞典》:眼方
(1).眼睛呈方形。道家以为寿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 弘景 末年一眼有时而方。”
(2).治疗目疾的药方。 唐 温庭筠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 惠能 未肯传心法, 张湛 徒劳与眼方。”
《漢語大詞典》:道迹(道跡)
亦作“道蹟”。
(1).道家的教义。《南史·顾欢传》:“佛跡光大,宜以化物。道跡密微,利用为己。” 唐 郝处俊 《僧道拜君亲议状》:“窃闻道迹希微,立言资於黼帝;释教虚寂,垂法依於国王。”
(2).道家的事业。 唐 王绍宗 《兄元宗口授铭》序:“外姻密友,凭真考行,强号曰 太和先生 ,庶追道跡,先众妙也。”
见“ 道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