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直行  拼音:zhí xíng
1.依直线行走。如:「请往前直行,不要转弯,就到车站了。」
2.按照正道行事。如:「为人处事只要直行,就不怕他人的批评。」《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直接。如:「可直行向批发商购买,不需经过中间人。」
《國語辭典》:显道(顯道)  拼音:xiǎn dào
1.彰明显著之道。《书经。泰誓下》:「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2.宋夏景宗的年号(西元1032~1033)。
《漢語大詞典》:义心(義心)
(1).节义或道义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南金岂不重,聊自意所轻。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今本军师辅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顾,以有当日之义心,乃有今日之义举,无非为上帝基督争体面,为上帝基督争纲常也。”
(2).佛教语。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产生的疑惑不决之心。 唐 王维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漢語大詞典》:气义(氣義)
(1).气节,道义。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覩斯人神情復异,而气义备焉。”新五代史·杂传十·高行周:“ 燕 俗重气义, 思继 等闻 晋 兵为 匡威 报仇,乃欣然从之,为 晋 兵前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师安石 ﹞轻财尚气义,闻於朋友。”
(2).义气,情谊。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若论他同我的气义,莫讲三万金,便是三十万金他也甘心情愿,我也用得他的。”
《國語辭典》:义分(義分)  拼音:yì fèn
情分、亲情。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待奉著俺先人的教训,怎敢道别了家尊的义分。」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我越送越关亲,好割不断弟兄的义分。」也作「分义」。
分類:道义情分
《漢語大詞典》:义正(義正)
(1).同“ 义政 ”。正,通“ 政 ”。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
(2).犹正义、道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义正所在,视死犹归;支解寸断,不易所守。”
分類:义正道义
《漢語大詞典》:正信
(1).佛教语。笃信正法之心。《维摩经·方便品》:“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唐 白居易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起正信,见本觉。”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苟无以耸动瞻视何以表真悟而啟正信哉。”
(2).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里有正信之士为辩之,然后邻家通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
《漢語大詞典》:乡道(鄉道)
乡,通,“向”。谓趋向道义。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孝也。”《汉书·礼乐志》:“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1).乡,通,“向”。向导,带路的人。新唐书·梁师都传:“愿可汗如 魏孝文 ,兵引而南, 师都 请为乡道。”
(2).乡,通,“向”。指带路,引导。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刚塔 又误用贼谍,乡道官兵於无贼之地。”
《漢語大詞典》:畏义(畏義)
谓怕失道义。礼记·表记:“是故君子……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以求事君。”《韩诗外传》卷四:“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义而节。”《后汉书·朱穆传》:“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於道则愧生於心,非畏义也。”
分類:失道道义
《國語辭典》:顺道(順道)  拼音:shùn dào
1.顺从道义。《汉书。卷八五。谷永传》:「皆承天顺道,遵先祖法度。」
2.顺便。如:「顺道把那杯茶端过来。」
3.顺路。如:「这路正好顺道,我可以送你一程。」
《漢語大詞典》:存义(存義)
保全道义。《易·乾》:“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王弼 注:“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可与存义者,其唯知终者乎。”《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尚书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
《國語辭典》:背道  拼音:bèi dào
1.僻静的道路。《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黑风岗是条背道,赶到那里,大约天也晚的时候了!」
2.与正确的方向相反。如:「背道而驰」。
《國語辭典》:背道而驰(背道而馳)  拼音:bèi dào ér chí
朝著相反方向奔驰。常比喻所要到达的目标和实际进行的方向完全相反。如:「从台中到台北,车子应朝北开,你却上了往南车道,这不是背道而驰吗?」「想考上大学就该勤奋读书,而你现在却整天到处晃荡,这不是背道而驰吗?」
《漢語大詞典》:兴义(興義)
(1).崇尚道义。管子·问:“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
(2).犹起义。新唐书·杜伏威传:“天下共苦 隋 ,豪杰相与兴义。”
《漢語大詞典》:义宗(義宗)
(1).道义的宗师。《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2).德义世家。 鲁迅 《华盖集·补白》:“又有许多好看的古典:五世同堂呀,礼门呀,义宗呀。”
《國語辭典》:同义(同義)  拼音:tóng yì
1.意义相同。如:「《尔雅》一书,凡同义之字皆罗列一处。」
2.仁义相同。《吕氏春秋。有始览。应同》:「帝者同气,王者同义。」汉。王充《论衡。齐世》:「临淮许君叔亦养兄孤子,岁仓卒之时,饿其亲子,活兄之子,与子明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