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逼人  拼音:bī rén
1.欺压、胁迫人。如:「逼人太甚」。
2.强过、胜过人。《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少卿天下豪士,英气逼人,小弟一见丧胆。」
《漢語大詞典》:形势逼人
形势发展得很快,逼使人们不得不更加努力。例如:“形势逼人,不动是不行啦!”
《国语辞典》:寒气逼人(寒气逼人)  拼音:hán qì bī rén
形容极为寒冷。《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
分类:寒冷
《国语辞典》:锋芒逼人(锋芒逼人)  拼音:fēng máng bī rén
形容才能出众或言词犀利,使人感到威胁。如:「他对别人说话时,言词总是那样的锋芒逼人。」
《国语辞典》:富贵逼人(富贵逼人)  拼音:fù guì bī rén
1.语本《北史。卷四一。杨敷传》:「帝嘉之,谓曰:『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素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形容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宋。辛弃疾〈新居上梁文〉:「虽云富贵逼人,自觉林泉邀我。」
2.以财富势位逼迫人。如:「他仗著有钱有势就可以打人啊!简直是富贵逼人。」
《国语辞典》:精彩逼人  拼音:jīng cǎi bī rén
1.形容人神采焕发。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八。徐大夫》:「君精彩逼人,虽老而健。」
2.形容文辞出色感人。如:「这部小说精彩逼人,大受欢迎。」
《国语辞典》:英气逼人(英气逼人)  拼音:yīng qì bī rén
英伟的气势压迫人。《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少卿天下豪士,英气逼人,小弟一见丧胆。」
《漢語大詞典》:富贵逼人来(富貴逼人來)
(1).北史·杨素传:“常令为詔,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谓曰:‘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 素 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后以“富贵逼人来”言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 明 史槃 《梦磊记·奸相奖奸》:“正是百计贫贱医不得,一朝富贵逼人来。”
(2).谓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这时港中的绅商富户,差不多也到齐了。自古道‘富贵逼人来’,这也难怪。”
《國語辭典》:咄咄逼人  拼音:duò duò bī rén
咄咄,本为惊惧之声,后用来表示气势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气凌人,使人惊惧。晋。王羲之杂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敢致书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國語辭典》:逼人太甚  拼音:bī rén tài shèn
对人过分欺压,不留馀地。如:「待人要厚道些,不要逼人太甚!」
分類:逼迫不留
《分类字锦》:亹亹逼人
晋书谢安传安弱冠诣王濛清言良久既去濛子脩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
分类:言论
《國語辭典》:凌厉(凌厲)  拼音:líng lì
1.上升、高飞。唐。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厉。」宋。苏泂〈雨中花。十载尊前〉词:「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
2.形容气势猛烈迅速。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明史。卷二二六。海瑞列传》:「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國語辭典》:凄紧(淒緊)  拼音:qī jǐn
寒风冷冽疾劲。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儒林外史》第九回:「这日虽霜枫凄紧,却喜得天气晴朗。」
《漢語大詞典》:熏灼
亦作“燻灼”。
(1).烧炙。 明 杨仪 《高坡异纂》卷中:“明旦,忽书中烟起,发视之,惟纸灰一幅宛然,书无纤毫熏灼痕也。”
(2).指如火烧炙。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昔者 玄石 好酒,为酒困,五臟熏灼,肌骨蒸煮如裂。” 清 唐孙华 《摇扇》诗:“炎歊熏灼苦连旬,赖有蒲葵巧製新。”
(3).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汉书·叙传上》:“ 建始 、 河平 之际, 许班 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燻灼。”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昔我 宪宗章武皇帝 ,熏灼威名,兵定八极。”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序》:“故 真定王 再入中书,权贵德望燻灼天下。朝臣得一见与语者,自以为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投虎’、‘割席’、‘名流’的熏灼之状,竟至于斯,则虽报以恶声,亦不为过。”
《國語辭典》:庾公尘(庾公塵)  拼音:yǔ gōng chén
晋时庾亮,字元规,掌握强权,王导不满其权势迫人,一日,以扇子阻挡从庾亮方向吹来的西风所扬起的尘土,并说:「元规尘污人。」见《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以庾公尘比喻位高权大者的威势气燄,或表示对此气焰的鄙视。宋。苏轼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诗:「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宋。陆游 独游城西诸僧舍诗:「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