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逻辑闸(逻辑闸)  拼音:luó jí zhá
具有逻辑运算能力的基本电子组件,由二极体及电晶体组成。基本逻辑闸如及闸、或闸、反闸、反及闸、反或闸,由此可组成多种数位电路。
《國語辭典》:符号逻辑(符號邏輯)  拼音:fú hào luó jí
一种逻辑。不限名词和命题,将其关系用数学符号表达,而以数学运算的方式,据以推断论證命题的结果,有执简衔繁的功效。
分類:数理逻辑
《漢語大詞典》:发射极耦合逻辑集成电路
晶体管导通时工作在非饱和区的一种逻辑集成电路。有“或”和“或非”两种输出。可构成各种逻辑关系。特点为开关速度快,甚至达亚毫微秒,但功耗大,抗干扰力差。
《漢語大詞典》:辩证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思维辩证法的科学。辩证逻辑要求人们必须把握、研究事物的总和,从事物本身矛盾的发展、运动、变化来观察它,把握它,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
《國語辭典》:传统逻辑(傳統邏輯)  拼音:chuán tǒng luó jí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逻辑,以亚里士多德所创的三段论證为主。相对于现代逻辑。也称为「古典逻辑」。
《漢語大詞典》:数理逻辑
亦称“符号逻辑”。狭义指用数学方法研究数学中的演绎思维以及数学基础的学科。广义指一切用符号和数学方法处理和研究演绎法的学问。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又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数理逻辑对数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有重要意义,对一般思维中某些问题的解决也有成效。
《國語辭典》:逻辑学(邏輯學)  拼音:luó jí xué
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参见「理则学」条。
《漢語大詞典》:逻辑思维(邏輯思維)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同形象思维不同,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也叫抽象思维。
《漢語大詞典》:逻辑电路
实现数字信号逻辑运算和操作的电路。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前者的逻辑功能与时间无关,即不具记忆和存储功能,后者的操作按时间程序进行。由于只分高、低电平,抗干扰力强,精度和保密性佳。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数字控制、通信、自动化和仪表等方面。
《國語辭典》:理则(理則)  拼音:lǐ zé
1.原理规则。如:「天地万物各有生存理则,这正是自然奥妙的所在。」
2.逻辑。如:「做事要合乎理则,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語辭典》:论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论说道理,逻辑学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则辩證正误的方法。《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谏说论理之臣闻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
2.照道理说。《红楼梦》第二九回:「论理,我比不得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儒林外史》第九回:「论理,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该先到他家相见订交。」
《國語辭典》:连珠(連珠)  拼音:lián zhū
1.连珠体的别名。参见「连珠体」条。
2.一种修辞方法。是以每一句结尾的语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两句之间环环相扣,如珠鍊串在一起般,故称为「连珠」。
3.比喻密集而连续不断。薛仁贵征辽事略:「百姓连珠儿纳喊,太宗喝采不迭。」《文明小史》第五六回:「甲营埋伏尽起,枪声如连珠一般。」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 gù
1.父亲或母亲去世。《孟子。滕文公上》:「今言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楼》:「今遭大故,音耗遂梗,久不如黄省问。」
2.死期、死亡。《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于大故。」《汉书。卷六○。杜周传》:「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3.重大的错误。《论语。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4.充足条件。《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i gù
1.大略。《朱子语类辑略》卷五:「因言读书用功之难,诸公觉得大故浅近,不曾著心。」也作「大古」。
2.特别。也作「大古」。
《國語辭典》:大古  拼音:dài gǔ
1.大扺、大概。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也作「大故」。
2.总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也作「待古」。
3.特别。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也作「大故」、「待古」、「待骨」、「特古」、「特故」。
《漢語大詞典》:大古
太古。仪礼·士冠礼:“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緇之。” 郑玄 注:“大古,指 唐 虞 以上。”荀子·非十二子:“羣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唐 李白 《明堂赋》:“观夫明堂之宏壮也,则突兀曈曨,乍明乍蒙,若大古元气之结空。”
分類:太古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誇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魏书·李业兴传:“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怪於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 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
《國語辭典》:小名  拼音:xiǎo míng
1.乳名、奶名,非正式的名字。《红楼梦》第五回:「我的小名这里从无人知道,他如何知道得,在梦里叫将出来?」也称为「奶名」、「乳名」。
2.对自己名字的谦称。相对于大名而言。《老残游记》第九回:「小名叫仲玙,家姊叫伯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