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支韵》:薛逵
唐书宣宗纪:陇州刺史薛逵奏修筑定成关。
《漢語大詞典》:潜逵(潛逵)
地下通道。文选·郭璞〈江赋〉:“爰有 包山洞庭 , 巴陵 地道,潜逵旁通,幽岫窈窕。” 李善 注:“逵,水中穴道交通者也。”
《骈字类编》:兰逵(兰逵)
谢灵运 撰征赋 引蔓颖于松上,擢纤枝于兰逵。
《漢語大詞典》:逵穴
水中之穴道交通者。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牛伤天楄文兽鰧鱼》:“鰧鱼青斑,处於逵穴。”
《漢語大詞典》:逵途
犹大道。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至则闉闍高敞,旌斾远张,逵途锦帷,闤闠绣幕。”
分類:大道
《漢語大詞典》:逵陌
犹道路。 元 周伯琦 《大口》诗:“《簫韶》殷九天,欢声溢逵陌。”
分類:道路
《國語辭典》:钟馗(鍾馗)  拼音:zhōng kuí
民间传说中能驱妖逐邪的神。相传唐明皇久病未瘉,病中梦见一大鬼吃一小鬼,大鬼自称为「钟馗」,首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与明皇除尽世间妖孽。明皇醒后,病竟痊瘉,于是命吴道子绘巨眼、多髯、黑衣冠的钟馗像,贴于门上驱鬼,后流行于民间。见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钟馗》。
《漢語大詞典》:舞钟逵(舞鍾馗)
(1).谓扮作 锺馗 舞蹈。参见“ 舞判 ”。
(2).一种装有机关的木制捕鼠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 庆历 中,有一术士姓 李 ,多巧思。尝木刻一‘舞 钟馗 ’,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 钟馗 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
《國語辭典》:舞判  拼音:wǔ pàn
宋代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也称为「舞判官」。
《高级汉语词典》:舞钟逵
扮作钟馗舞蹈
《漢語大詞典》:跳钟逵(跳鍾馗)
旧时民间一种习俗。 清 顾禄 清嘉录·跳锺馗:“丐者衣坏甲胄,装 钟馗 ,沿门跳舞以逐鬼,亦月朔始,届除夕而止,谓之‘跳钟馗’。”
分類:民间习俗
《国语辞典》:戴逵破琴  拼音:dài kuí pò qín
晋武陵王晞听说戴逵善鼓琴,于是派人召他鼓琴,戴逵就破琴对使者说,他不为王公大人鼓奏。见《晋书。卷九四。戴逵传》。后比喻不屈从权贵。
《高级汉语词典》:逵龙
九头龙。馗:四通八达的道路,比喻头很多
《韵府拾遗 支韵》:怪逵
邾经诗:何物讥臣朔,如人舞怪逵。
《分类字锦》:潜逵旁通(潜逵旁通)
郭璞江赋注: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潜逵旁通,幽岫窈窕。 郭璞山海经注曰:洞庭地穴,在长沙巴陵吴县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逵,水中穴道交通者。
分类:天下名山
《國語辭典》:气杀钟馗(氣殺鍾馗)  拼音:qì shā zhōng kuí
相传唐人钟馗考取状元,皇帝嫌其貌丑而不任用,钟馗愤而自刎。后以「气杀钟馗」比喻愤怒而脸色难看。如:「上司这般不合理的要求,真是气杀钟馗,简直逼我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