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58,分1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裴楷清通
裴楷王戎简要通
乞火
曲径通幽
三杯大道通
叔孙通
通子(又作:通子守梨)
有螃蟹无通判
西方教
心有灵犀一点通
许公鞯
薛老之言贵尚通
仲舒通经
词典
不通
通判
典故
裴楷清通

相关人物
裴楷


《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昭明文选》卷五十八南朝齐·王仲宝(俭)《褚渊碑文》
「御烦以简,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复存于兹。」唐·李贤注引臧荣绪《晋书》曰:「裴楷,字叔则,河东人也,为尚书郎。吏部郎阙,太祖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是以楷为吏部郎。」

例句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李瀚 蒙求

裴楷能清通,山涛急推荐。 殷寅 铨试后徵山别业寄源侍御

典故
裴楷王戎简要通

相关人物
裴楷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9~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曰:「戎字浚冲,琅邪人,太保祥宗族也。文皇帝辅政,钟会荐之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即俱辟为掾。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9~
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用裴。
典故
相关人物
曹相国
 
东郭先生
 
梁石君
 
蒯通


《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
客谓通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国莫若先生者。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

简释

乞火:指为人排解纠纷。唐杜牧《酬张枯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例句

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杜牧 寄崔钧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杜牧 酬张祐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典故
曲径通幽


《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一径通幽处】【曲径通幽处】【曲径遇幽处】【竹径遇幽处】【一径遇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典故
三杯大道通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月下独酌四首〉
〈月下独酌四首〉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典故
叔孙礼乐
 
叔孙通

相关人物
叔孙通


《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2722~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例句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李白 嘲鲁儒

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 杜甫 冬狩行

明年石渠署,应继叔孙通。 皎然 送张孝廉赴举

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魏征 赋西汉

典故 
通子守梨

相关人物
陶潜


《陶渊明集》卷三《责子诗》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例句

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馀尘。 白居易 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微

典故
有螃蟹无通判
 
无蟹有监州


《归田录》卷二~3~
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至此遂稍稍戢。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馀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典故
西方教

相关人物
王通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篇》
或问佛,子曰:『圣人也!』曰:『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轩不可以适越,冠冕不可以之胡,古之道也。』

例句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 韩愈 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画堂西畔桂堂东】。身无䌽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走马兰台类转蓬】。」
典故
许公鞯

相关人物
宇文述(伯通)


《隋书》卷六十一《宇文述传》附《云定兴传》
「述素好著奇服,炫耀时人。定兴为制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世轻薄者率仿学之,谓为许公缺势。」

例句

韩嫣金丸莎覆绿,许公鞯汗杏粘红。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二

典故
薛老之言贵尚通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夜传·薛宣〉~3385~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史。后以大司农斗食属察廉,补不其丞。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从宣历行属县,还至府,令妻子与相见,戒曰:「赣君至丞相,我两子亦中丞相史。」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句令。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是时,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哀闵元元,躬有日仄之劳,而亡佚豫之乐,允执圣道,刑罚惟中,然而嘉气尚凝,阴阳不和,是臣下未称,而圣化独有不洽者也。臣窃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鬲,和气不兴,未必不由此也。诗云:『民之失德,乾糇以愆。』鄙语曰:『苛政亲,烦苦伤恩。』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臣愚不知治道唯明主察焉。」上嘉纳之。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繇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始高陵令杨湛、栎阳令谢游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或议以为疑于主守盗。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而栎阳令游自以大儒有名,轻宣。宣独移书显责之曰:「告栎阳令: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證验以明白,欲遣吏考案,恐负举者,耻辱儒士,故使掾平镌令。孔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令详思之,方调守。」游得檄,亦解印绶去。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钜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粟。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冯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职,卒功业。」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恐自杀。宣闻之,移书池阳曰:「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诚廉士,甚可闵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以显其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及日至休吏,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相乐,斯亦可矣!」扶渐愧。官属善之。
典故
仲舒对策
 
仲舒通经

相关人物
董仲舒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例句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牟融 寄永平友人

述圣鲁宣父,通经汉仲舒。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國語辭典》:不通  拼音:bù tōng
1.文字不合文法。如:「文理不通」。
2.不明事理。《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著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
3.不明瞭、不精通。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二。历代制中》:「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
4.不共、不相通。《礼记。内则》:「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5.阻塞、滞碍。《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舟车不通,人迹罕至。」《三国演义》第九八回:「今陈仓转运不通,其馀小路盘涉艰难,吾算随军粮草,不敷一月用度,如之奈何?」
《國語辭典》:通判  拼音:tōng pàn
职官名。宋初,为制衡各地权势过大的藩镇,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军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或职掌兵民狱讼,但实际上亦负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贞程度的任务。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小官王仲贤,洛阳人氏,见任眉州通判。」《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郡宰别驾,乃称『通判』。」
《國語辭典》:乞火  拼音:qǐ huǒ
1.借取火种。《淮南子。览冥》:「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宋。陆游 晚泊诗:「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2.汉代蒯通以里妇为洗刷邻妇偷肉的冤屈,往邻家借火驱逐为肉相争的狗群的故事,向曹相国推荐梁石君、东郭先生。见《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后以喻向人说情或推荐。唐。杜牧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漢語大詞典》:通子
晋 陶潜 小儿的乳名。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子 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后以“通子”为咏子之典。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诗:“好栗分 通子 ,名香赠 莫愁 。” 唐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各有 文姬 才稚齿,俱无 通子 继餘尘。”自注:“ 陶潜 小儿名 通子 。”
《國語辭典》: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靈犀一點通)  拼音: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灵犀,犀角。传说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角中有如线般的白纹相通两端,可以感应灵异。全句比喻心灵相连,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唐。李商隐〈无题〉诗二首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