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59,分15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情通
通患
通水
通中
通材
通微
泉通
南通
通则
通夜
通礼
通泰
海通
通气
西通
《漢語大詞典》:情通
通情。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后汉书·吕布传:“ 卓 又使 布 守中閤,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漢語大詞典》:通患
犹通病。晏子春秋·杂上十八:“臣闻大国贪于名,小国贪于实,此诸侯之通患也。” 宋 叶适 《官法中》:“岂非荣古而陋今,乃论者之通患歟!” 清 魏源 《筹河篇下》:“利国家之公,则妨臣下之私,固古今通患哉!”
分類:通病
《漢語大詞典》:通水
(1).疏通水道。 宋 苏轼 《策断三》:“而 闔庐 、 夫差 又逞其无厌之求,开沟通水,与 齐 晋 争强。” 宋 苏辙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诗:“累石作臺秋蘚上,凿 汧 通水细渠清。”
(2).引水系统开始供水。《光明日报》1989.11.26:“引 黄 济 青 工程正式建成通水。”
(3).谓做内应,通敌。 吴天 《丝场泪》第十章:“刚才你说回来叫他去庵堂,原来是通水叫他跑了,快把人交出来。”《小说月报》1981年第7期:“这一手被看破了,一个牛高马大的渔民,在他脖颈上劈了一掌,怒喊道:‘你通水!’”
《漢語大詞典》:通中
即通中枕。 宋 王禹偁 《七夕》诗:“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 宋 王禹偁 《阁下暮春》诗:“詔书稀少日何长,闲枕通中睡一塲。”参见“ 通中枕 ”。
分類:通中
《漢語大詞典》:通中枕
空心枕头。后汉书·锺离意传“给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 李贤 注引 汉 蔡质 汉官仪:“尚书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 唐 白居易 《冬夜与钱员外同值禁中》诗:“连铺青縑被,对置通中枕。” 宋 王禹偁 《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闲就通中枕,时闻索上铃。”
分類:空心枕头
《漢語大詞典》:通材
(1).即通才。孔丛子·独治:“其人通材,足以干天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南部人物之盛:“通材重望,如少保 黄公 。”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近世为长史者,都邑之士必不如村落之儒,经世之通材必不如田家之讼棍。”参见“ 通才 ”。
(2).通用之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饌·蔬食》:“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併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
分類:通用
《國語辭典》:通才  拼音:tōng cái
1.学识广博,兼具多种才能的人。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元史。卷一三。世祖本纪十》:「阿合马专政时所用大小官员,例皆奏罢,其间岂无通才?宜择可用者仍用之。」
2.博通多种才能。如:「通才教育」。《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韦彪》:「又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宋书。卷八四。列传。孔觊》:「夫以记室之要,宜须通才敏思,加性情勤密者。」
《漢語大詞典》:通微
通晓、洞察细微的事物。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色平而畼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吾能通微,预知子高良,故谩矜子,以短而欲乱子言。” 明 张居正 《赠毕石庵宰朝邑叙》:“夫志成于惧,而荒于怠,惧则思,思则通微。”
《骈字类编》:泉通
唐 黄滔 寄献梓橦山侯侍御 地得松萝坞,泉通雨雪湾。
《骈字类编》:南通
随书高祖纪安陆作衅南通吴越蜂飞虿聚江汉骚然 宋史李纲传夫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陜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榖栗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距三都可以遣救援暂议驻跸乃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 明一统志汉中府形胜东接襄沔南通巴达达又徐州形胜见西通下帝张载剑阁铭南通卬僰北 褒斜 梁简文帝和武 宴诗南通新息柱北届武阳碑明卢照邻中和乐章歌 堂见西瞰下
《國語辭典》:通则(通則)  拼音:tōng zé
适用于一般状况的共同规章或法则。南朝梁。沈约〈立左降诏〉:「减秩居官,前代通则。」
《國語辭典》:通夜  拼音:tōng yè
整夜。《晋书。卷九五。艺术传。佛图澄传》:「通夜不寝,思欲见澄。」《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
分類:通宵
《國語辭典》:通礼(通禮)  拼音:tōng lǐ
1.通行的礼节。《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2.一种古代风俗。每逢初一、十五这两天,亲姻之间彼此送礼应酬、互相问候。
3.记述一代通行典礼的书,由国家编订颁行。《旧五代史。卷一一八。周书。世宗本纪》:「十一月丁未朔,诏翰林学士窦俨,集文学之士,撰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國語辭典》:通泰  拼音:tōng tài
通畅、舒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漢語大詞典》:海通
与海外通航。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汽车飞艇,价值既远过于大轿马车,租界和外国银行,也是海通以来新添的事物。” 钱锺书 《围城》二:“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 中国 社会里长存不灭。”
《國語辭典》:通气(通氣)  拼音:tōng qì
1.气脉通达顺畅。《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
2.通风。如:「这房间窗户太小,不通气。」唐。张昌龄〈对高洁之士策〉:「山林不夭,风云以之通气。」
3.互通声息。如:「他们里外通气,窃得了不少机密。」
4.通达事理。如:「那小子学识经验不足,且不通气。」
《骈字类编》:西通
汉书匈奴传是时汉东拔濊貉朝鲜以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又西通月氏大夏以翁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下后汉书赵歧传见南说下 蜀志诸葛亮传见东连 北史隋越王侗传世祖明皇帝则天法地混一华戎东暨蟠木西通细柳前踰丹徼后越幽都日月之所临风雨之所至圆首方足禀气食毛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府明一统志徐州形胜南通江淮西通梁楚
又南阳形胜西通武关东受淮海下杜甫江陵望幸诗见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