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棨传(棨傳)
古代作通行凭证用的一种木制符信。后汉书·百官志二:“若外人以事当人,本官长史为封棨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宋书·礼志二:“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棨传令信。”
《漢語大詞典》:牧道
供牲畜通行的道路。 王致钧 《奴隶的女儿》十九:“人们铲着,扫着,拖拉机吭哧吭哧地在深雪里前进着,渐渐地,拖拉机后出现了一条牧道。”
《漢語大詞典》:行贝(行貝)
通行贝币。 清 梁章钜 浪迹丛谈·请行钞法:“於是又有以开矿为生财之源者,又有以行贝为助银之用者,而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无已,则不如请行钞法之为便。” 清 梁章钜 浪迹丛谈·行贝议:“至 秦 始废贝用钱, 汉 时犹钱、贝并用, 晋 以后遂不行至今。窃谓物之贵贱,视乎人之所尚,若果行贝,则上以是令,下以是听,即与银同。”
分類:通行
《國語辭典》:纹银(紋銀)  拼音:wén yín
中国古代货币单位。成色最佳的银块,铸成马蹄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假如别人将东西去解时,他却把九六七银子,充作纹银。」《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取罐倾了出来,竟是一锭细丝纹银。」也称为「马蹄银」。
《国语辞典》:死文字  拼音:sǐ wén zì
已经废弃不通行的文字。也称为「死字」。
《漢語大詞典》:呵跸(呵蹕)
古代帝王出行时卫队吆喝清道,禁止通行。《宋史·乐志七》:“八神呵蹕,千官景从。”
《國語辭典》:单轨(單軌)  拼音:dān guǐ
1.仅容一车通行的狭路。唐。韦应物〈经函谷关〉诗:「洪河绝山根,单轨出其侧。」
2.铁路等仅容一车通行,往来之车,须在一定处所会车者为「单轨」。同时能容两车以上,各自行驶者为「双轨」。
《漢語大詞典》:七曜历(七曜曆)
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 巴比伦 (一说始于古代 埃及 )。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 中亚 康国 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 吴伯善 《陈七曜历》五卷。 敦煌 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漢語大詞典》:路单(路單)
路条。通行凭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余等准明晨行,派一班战士护送,并交来路单一纸。”
分類:通行凭证
《國語辭典》:行不通  拼音:xíng bù tōng
道路无法通行。比喻事情不能进行或无法成功。如:「这办法,只怕行不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韩生也自想有些行不通,再击竹筴与玉英商量。」
《國語辭典》:简体字(簡體字)  拼音:jiǎn tǐ zì
笔画较正体字简单的异体字。如「辞」为「辞」的简体字,「体」为「体」的简体字等等。也称为「简化字」、「简字」。
《国语辞典》:障碍物(障碍物)  拼音:zhàng ài wù
1.妨碍通行的物品、设施。如:「路口有断木障碍物,不能通行。」
2.比喻阻碍进步的事物。如:「顽固陈旧的思想是妨碍成长的障碍物。」
《漢語大詞典》:跸止(蹕止)
谓古代帝王驻跸时,禁止行人通行以警戒。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
《國語辭典》:贝币(貝幣)  拼音:bèi bì
古时以贝壳为货币,故称。在亚洲、美洲及非洲各地曾广泛使用。
《漢語大詞典》:车轶(車軼)
(1).车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战国策·齐策三:“ 田瞀 曰:‘车軼之所能至,请掩足下之短者,诵足下之长;千乘之君与万乘之相,其欲有君也。’” 高诱 注:“軼,途辙之道也。” 鲍彪 注:“軼,辙同,车迹也。”《韩诗外传》卷二:“ 接舆 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辞而去。妻从市而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軼何其深也?’”
(2).指车子通行的路。庄子·天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軼,则必不胜任矣。” 陆德明 释文:“軼,音辙。” 郭庆藩 集释:“案释文軼音辙,是也。辙,车辙也。古辙字通作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