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四畅(四暢)
(1).阴、阳、刚、柔四气协调通畅。礼记·乐记:“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孔颖达 疏:“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者,四畅谓阴阳刚柔也,四者通畅交在身中而发见动作於身外也。”
(2).指理发、搔背、剔耳、刺鼻四项使人体舒适的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五:“古人以理髮、搔背、剔耳、刺鼻为四畅,此小安乐法。”
《漢語大詞典》:蹇踬(蹇躓)
(1).困顿颠仆;不顺利。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二:“低心於蹇躓之辰,忍耻於恓惶之日哉。”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蹇躓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明 高攀龙 《答叶台山书》:“恨稟赋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
(2).指驽马。 唐 元稹 《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 唐 陈去疾 《赋得骐骥长鸣》诗:“何言从蹇躓,今日逐腾驤。”
(3).文辞滞涩;不通畅。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 子显 ( 萧子显 )虽文伤蹇躓,而义甚优长。”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言简者最忌局促,局促则必有滞累……非有红罏点雪之襟宇,则方欲驰骋,忽尔蹇躓;意在矜庄,祇成疲苶。”
《漢語大詞典》:潜畅(潛暢)
暗自通畅。 汉 阮瑀《琴歌》:“恩义苟潜畅,他人焉能乱。”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幽萌潜畅,滞思赖振。”隋书·刑法志:“薰风潜畅,颂声遐举。”
分類:暗自通畅
《漢語大詞典》:通赡(通贍)
(1).谓学识通达而丰富。魏书·房景先传:“昼则樵苏,夜诵经史,自是精勤,遂大通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大抵非精博通赡之才,难以应乎兹选矣。”
(2).指诗文通畅富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张衡 通赡, 蔡邕 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七章三:“ 秦观 虽以词掩其古文,但其所作,却通赡可喜,富于风趣。”
《漢語大詞典》:芜梗(蕪梗)
(1).荒芜阻塞。晋书·宗室传论:“值王室多难,中原芜梗,表义甄节,效绩艰危。” 严复 《原强》:“法犹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捍格芜梗者势也。”
(2).杂乱不通畅。 清 章学诚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而近世纪载,出於史学久絶之后,一切文辞叙述,芜梗闒冗,全无法度。”
《漢語大詞典》:夷泰
(1).平坦通畅。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开 不周 而出车兮,出九野之夷泰。”
(2).平和闲静。世说新语·雅量“ 王劭 王薈 共诣 宣武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劭荟别传》:“ 薈 字 敬文 。丞相最小子,有清誉,夷泰无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
《漢語大詞典》:通肠(通腸)
(1).即通肠米。新唐书·陈儒传:“ 瓌 ( 张瓌 )固垒二岁,樵苏皆尽,斗米钱四十千,计抔而食,号为‘通肠’。”参见“ 通肠米 ”。
(2).使肠胃通畅。
分類:肠胃通畅
《漢語大詞典》:通肠米(通腸米)
谓仅能稍通肠胃的极难得到的米。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 荆南 孙儒 之乱,斗米四十千,持金宝换易,纔得一撮一合,谓之通肠米。言飢人不可食他物,惟煎米饮之,可以稍通肠胃。”
分類:肠胃难得
《國語辭典》:涩滞(澀滯)  拼音:sè zhì
1.阻涩、不顺畅。《晋书。卷六七。郗鉴传》:「僶俛秋冬,船道涩滞。」
2.言语钝塞,思路迟缓或表情痴呆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觑了他涩滞气色,听了他微弱声息。」《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眼见得礼貌粗疏,语言涩滞。」
《國語辭典》:顺口(順口)  拼音:shùn kǒu
1.字句念得很顺当流畅。如:「这首诗很顺口。」
2.随口轻易的说。《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见问,便忍著笑,顺口诌道:『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店小二顺口道:『吃饭记错了好不──』,说到此处,咽住了,他意思是要说『好不会帐呢。』」
3.适合口味。如:「这道甜点,愈吃愈顺口。」
《漢語大詞典》:丽康(麗康)
谓美好而通畅。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而势多平衍以弘普,山无嵬峩以岌嶪,故道既昌以丽康,气衰颯而沦丧。”
分類:美好通畅
《漢語大詞典》:通宽(通寬)
通畅宽阔。 宋 楼钥 《送淳丞上虞》诗:“长沟济漕运,浚治令通宽。”
分類:通畅宽阔
《漢語大詞典》:通血
使血脉通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藁本:“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
分類:血脉通畅
《漢語大詞典》:发畅(發暢)
(1).犹言畅快地萌发。管子·四时“风生木与骨” 唐 尹知章 注:“木为风而发畅,骨亦木之类也。”
(2).犹通畅,运行无阻。 唐 元稹 《献事表》:“於是 房 、 杜 、 王 、 魏 之徒议可否於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於外,不四三年而天下大理。岂 文皇 独运聪明於上哉?盖亦羣下各尽其言,以宣扬发畅於天下也。”
《國語辭典》:顺畅(順暢)  拼音:shùn chàng
顺利流畅,没有阻碍。如:「今天高速公路车流大减,开起车来顺畅多了。」
《漢語大詞典》:通堙
开浚堵塞的水道使通畅。新唐书·杜亚传:“至则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彻壅通堙,人皆悦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