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开豁(開豁)  拼音:kāi huò
1.开通明朗。宋。范成大 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诗:「登岭既开豁,入林更清凉。」
2.领悟通晓。宋。韩维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釭。」
3.心胸开朗豪爽。《晋书。卷八一回。刘遐传》:「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
4.宽恕他人的错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府判若赐周全开豁,非唯小娟感激,盼奴泉下也得蒙恩了。」《荡寇志》第一九回:「姊姊真自高见,小弟却再想不到,如今他已不敢强了,姊姊开豁了他罢。」
《漢語大詞典》:通今
通晓当今的知识。 宋 周必大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鸣珮 甘泉 不乏人,谁能博古復通今。” 清 彭玉麟 《广学校》:“夫所贵於儒者,贵其博古耳,通今耳。” 郑观应 《题何沃生胡翼南新政书》诗:“泥古不通今, 亚洲 成瓦裂。”
《國語辭典》:智术(智術)  拼音:zhì shù
智慧谋略。《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漢語大詞典》:通微
通晓、洞察细微的事物。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色平而畼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吾能通微,预知子高良,故谩矜子,以短而欲乱子言。” 明 张居正 《赠毕石庵宰朝邑叙》:“夫志成于惧,而荒于怠,惧则思,思则通微。”
《漢語大詞典》:兼明
谓在主业之外,附带通晓他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歷者,均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漢語大詞典》:达礼(達禮)
(1).通行的礼仪。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 三代 之达礼也。”《韩诗外传》卷四:“《韶》用干戚,非至乐也;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 唐 皮日休 《读〈韩诗外传〉》:“如以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则 尧 之世,其礼未定,不当责也又宜矣。” 宋 宋祁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故三年之丧,虽天下达礼,至於情文相称,必降杀从宜。”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风》《雅》《颂》谓之达乐,燕、享、祀谓之达礼。”
(2).具备。礼记·乐记:“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郑玄 注:“达,具也。”
(3).通晓礼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贺生 达礼之宗, 蔡公 儒林之亚。” 李善 注:“《晋中兴书》曰:‘ 贺循 ,字 彦先 ,博览羣书,尤明三。’”
(4).懂得礼节、礼貌。 明 冯梦龙 《万事足·见子生嗔》:“我与你一向相敬如宾,以为你知书达礼之人也。” 明 冯梦龙 《人兽关·俞公训女》:“达礼知书,秉 伯姬 之雅操;填词染翰,追 班氏 之才华。”
《漢語大詞典》:五鹿
(1). 春秋 时地名。(1) 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 , 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预 注:“ 五鹿 , 卫 地。”(2) 晋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 、 卫侯 救 邯郸 ,围 五鹿 。” 杜预 注:“ 五鹿 , 晋 邑。”
(2).指 西汉 五鹿充宗 。(1)汉书·朱云传载, 充宗 通晓 梁立 。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 清 王涛 《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 五鹿 。”(2)汉书·佞倖传·石显:“ 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后借指擅权倚势的人。
(3).复姓。
《漢語大詞典》:审音(審音)
(1).辨别音调。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 师旷 审音吹不竞, 钟仪 怀土操谁传。”
(2).通晓诗的音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六朝以来,黄钟瓦缶,审音者自能辨之。”
(3).审定字的读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
(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群窍之聋瞶……有善审音者,入吾国,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国无人国无人矣。”
《漢語大詞典》:先通
古代传说中一种先知先觉、通晓诸事的巨人。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大荒中有人,长一丈,腹围九尺……此人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
《漢語大詞典》:了达(了達)
(1).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唐 顾况 《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 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
(2).超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自作挽辞, 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 太虚 之辞哀怨。”
(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
《漢語大詞典》:通练(通練)
(1).谓阅历多而通晓人情世故。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二》:“令有通练敏达之士,授以意指俾之讲求,许其自行,无使貽害。” 明 袁宗道 《巡抚福建右副都御史傅野司公墓志铭》:“年纔二十有一耳,而涉世通练。”
(2).通晓熟悉。 宋 苏轼 《书张芸叟诗》:“ 张舜民 芸叟 , 邠 人也。通练西事。”
《國語辭典》:闿怿(闓懌)  拼音:kǎi yì
和乐欣悦。《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首恶郁没,闇昧昭晰,昆虫闿怿,回首面向。」也作「凯泽」。
《漢語大詞典》:识曲(識曲)
谓通晓音乐。《文选·古诗〈今日良宴会〉》:“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吕延济 注:“识曲,谓知音人听其真妙之声。”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狷斋同赋》诗:“双鱼六马惯识曲,青蛉白鸥皆忘机。” 清 黄景仁 《十四夜歌宴》诗:“识曲羣公敢多让,不妨明日有狂名。”
分類:通晓音乐
《漢語大詞典》:谙晓(諳曉)
熟悉通晓。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性公平,善持法,諳晓故事,明练治体。”明史·文苑传三·田汝成:“ 汝成 博学工古文,尤善叙述。歷官西南,諳晓先朝遗事,撰炎徼纪闻。”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諳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
分類:熟悉通晓
《漢語大詞典》:达本(達本)
谓通晓天理、人心等本源。 唐 宋之问 《浣纱篇赠陆上人》:“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三:“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明 李贽 《答邓子阳书》:“於伦物上加明察,则可以达本而识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