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猜透  拼音:cāi tòu
预料到、猜想出来。《文明小史》第三○回:「看见这位太爷神气,已猜透八九分,知道为的是那话儿,出来齐集了夥计商议。」
《国语辞典》:看不透  拼音:kàn bù tòu
形容对人对事不能认识清楚。如:「我看不透他的心思。」
分类:认识清楚
《骈字类编》:火透
唐 韩愈 题木居士二首 其一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漢語大詞典》:透泄
走漏,漏泄。《元典章·吏部六·书吏》:“与路府州县官吏相通,或为容隐,或为透泄,遇有词讼,恣意起灭,把持官府,实为伤公害事。” 宋 文天祥 《与知吉州江提举万顷书》:“近见多有趋 龙泉 、 永新 运糴者,觉彼二处,米亦有限,县大夫各私其土,不肯透泄,亦其不得已者。”《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怪道前日 翟亲家 説我机事不密则害成,我想来没人,原来是他把我的事透泄与人,我怎得晓的?”
分類:走漏漏泄
《國語辭典》:透镜(透鏡)  拼音:tòu jìng
研究光学的基本工具。将透明体如玻璃、水晶等的两边,琢磨成两个曲面,或一曲面一平的面,可折射光线,使光线汇聚或散开。有凸透镜、凹透镜等。
《國語辭典》:渗透(滲透)  拼音:shèn tòu
1.液体在物体中慢慢穿透或沁出的现象。
2.比喻思想或势力逐渐侵入或影响其他领域。
《骈字类编》:浪透
唐 郑谷 贺左省新除韦拾遗 初升谏署是真仙,浪透桃花恰五年。
《分类字锦》:透额(透额)
元稹 赠刘采春诗 新妆巧样画双蛾,漫裹常州透额罗。
分类:纱罗
《國語辭典》:透气(透氣)  拼音:tòu qì
1.空气流通。如:「哥哥既怕炎热又容易流汗,买衣服时很注意衣料是否透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在水面行走,倒觉得风凉,不比得在上海那重楼叠角里面,热起来没处透气。」
2.比喻纾解、松弛。如:「利用假期到郊外透气,可以调剂身心,纾解压力。」
《漢語大詞典》:透射
谓穿射照耀。 华山 《窑洞阵地战·“保险窑”》:“光线从通到外面断崖上的气孔里,透射到人住的窑洞里。” 峻青 《黎明的河边》六:“东方的天空,在那浓厚的云层的空隙间,透射出一缕缕绯红色的霞光。”
分類:透射照耀
《漢語大詞典》:透髓
犹透骨。形容程度极深。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讲学诸书,明快透髓,自古至今未有如 龙谿先生 者。”
分類:程度
《漢語大詞典》:透越
越界逃走。圣武记卷二附 清 许旭 闽中纪略:“有过此者,命为透越,立斩不赦。”
分類:越界逃走
《國語辭典》:透支  拼音:tòu zhī
1.支用款项超过收入。如:「这个月又透支不少钱了。」
2.存户与银行协定,在其存款馀额上可超额动支某一额度的资金贷与方式。
3.所付出的金钱、心力超过所能负荷的限度。如:「体力透支」。
《骈字类编》:双透(双透)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 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
《漢語大詞典》:电透(電透)
像闪电一样透过。比喻快速之极。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散涣长惊,电透箭疾。” 唐 杜頠 《灞桥赋》:“电透孤棹,奋奔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