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特选(特選)  拼音:tè xuǎn
特别挑选。如:「本店为了纪念二十周年庆,特选的上等茶叶以低价回馈消费者。」
《國語辭典》:选集(選集)  拼音:xuǎn jí
精选一位或多位名家诗文编辑成的书。如:《朱自清选集》。
《漢語大詞典》:擢佐
选拔辅佐人才。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三:“故圣人随世以擢佐,明主因时而命官。”
分類:选拔
《漢語大詞典》:慎举(慎舉)
慎重选拔。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
《漢語大詞典》:招选(招選)
(1).延揽选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论:“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汉书·刘向传:“是时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
(2).挑造招赘。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你父亲请的三位客来……任从你意下招选一个。”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禀过老爷,但是姓 梅 姓 柳 秀才,招选一箇,同生同死,可不美哉!”
《漢語大詞典》:掌选(掌選)
主持选拔举荐。晋书·山涛传:“ 太康 初,迁右僕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选如故。” 宋 苏轼 《宇文昌龄吏部郎祝庶刑部郎制》:“敕 昌龄 等,古之君子,以人物掌选,而士不滥进。”
《國語辭典》:武科  拼音:wǔ kē
旧时选拔武官的科举考试。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袭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
《漢語大詞典》:试判(試判)
唐 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项目之一。考察其审定文字的能力以断定其文理是否优长。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个姓 刘 的,是个应袭公子,到京师袭荫求官……吏部试判已毕,道是必成。”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判:“试判起於 唐高宗 时,初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牘疑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亦曰‘超絶’。”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漢語大詞典》:试选(試選)
考试选拔。金史·选举志一:“时太常丞 郭人杰 转对言,词赋举人,不得作别名兼试经义,及入学生精加试选,无至滥补。”元史·选举志三:“诸路有儒通吏事、吏通经术、性行修谨者,各路荐举,廉访司试选。”
《漢語大詞典》:铨闱(銓闈)
政府设置的选拔官吏的考试场所。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天府留香名,銓闈就明试。”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所谓太医局生者,始以赂隶名籍,每年则随銓闈公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每岁三月上旬,应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并赴銓闈就试出官。”
《國語辭典》:殊选(殊選)  拼音:shū xuǎn
破格选用。宋。苏轼 杭州谢上表:「入奉禁严,出膺方面,皆人臣之殊选。」
《漢語大詞典》:秋贡(秋貢)
(1).秋季进贡。 唐 皮日休 《惜义鸟》:“ 商 人每秋贡,所贵復如何?”
(2). 唐 宋 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唐 喻凫 《送友人下第归宁》诗:“旋应赴秋贡,詎得久承欢。”宋史·选举志二:“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
《漢語大詞典》:通选(通選)
古代定期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金史·选举志一:“其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科,不过取六七十人。”
《漢語大詞典》:论进(論進)
选拔进用。论,通“ 抡 ”。陈书·韩子高传:“及 琳 平, 子高 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 子高 尽力论进, 文帝 皆任使焉。”
分類:选拔进用
《漢語大詞典》:拔举(拔舉)
选拔推荐。庄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 成玄英 疏:“施令设官,取得宜便,拔擢荐举,不失才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王甫 曰:‘卿辈皆相拔举,迭为脣齿;其不合则见排摈,非党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