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选民证(選民證)
选民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中国歌谣资料·闹普选》:“笑在脸上喜在心,人民当家做主人,选民证,领到手,我要当个好公民。”
《國語辭典》:选区(選區)  拼音:xuǎn qū
民主国家举行投票选举时,按人口所划分的区域。如:「这次选举,有几个选区的席次略有调整。」
《分类字锦》:一时精选(一时精选)
玉海张九龄用严挺之知吏部选陆景融知兵部选皆为一时精选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一时高选(一时高选)
唐书裴胄传胄贬桐庐尉时李栖筠观察浙西幕府皆一时高选判官许鸣谦名知人见胄器之白栖筠取胄为支使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限年四十
后汉书顺帝纪阳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分类:选举
《漢語大詞典》:闲接选举(閒接選舉)
亦作“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代表的选举制度。
《国语辞典》:连记投票(连记投票)  拼音:lián jì tóu piào
一张选票可以同时圈选数人的选举方式。
《国语辞典》:秘密选举(秘密选举)  拼音:mì mì xuǎn jǔ
1.选民投票时,不公开表明其意向。如无记名投票之类的选举方式。
2.不向外公开过程的选举活动。如:「这次的委员,就在秘密选举中产生了。」
《国语辞典》:门槛条款(门槛条款)  拼音:mén kǎn tiáo kuǎn
在比例代表制下,政党在选举时必须获得一定比率以上的有效选票,或满足其他条件时,才能依得票率分配国会议员席次。
《国语辞典》:民意机关(民意机关)  拼音:mín yì jī guān
代表人民心意的机构,由人民选举出来的民意代表组成。如立法院、县市议会等。如:「人民对国家政策、公共利益或其权益的维护,可向民意机关等提出请愿。」
《国语辞典》:枢机主教(枢机主教)  拼音:shū jī zhǔ jiào
天主教中地位最高的主教,八十岁前有选举教宗的权利。因身穿象徵殉教者鲜血的红色礼袍,因此也称为「红衣主教」。
《国语辞典》:全民政治  拼音:quán mín zhèng zhì
由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民权,直接管理国家的大事,这种主权在民的政治,称为「全民政治」。
《国语辞典》:侨选代表(侨选代表)  拼音:qiáo xuǎn dài biǎo
选举国会议员时,依规定所选出的侨居国外的国民代表。我国是藉由政党比例代表制选出,并非直接由海外侨民选出。
《国语辞典》:公开选举(公开选举)  拼音:gōng kāi xuǎn jǔ
过程是公开的选举。
分类:公开选举
《国语辞典》:绝对多数(绝对多数)  拼音:jué duì duō shù
选举时候选人的得票数必须超过有效总票数的一半以上,才能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