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圣书(圣书)
唐书选举志开元十八年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作循资格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限年蹑级不得踰越于是久淹不收者皆便之谓之圣书
分类:选举
《國語辭典》:预选(預選)  拼音:yù xuǎn
在决选前预先选拔。
《國語辭典》:选事(選事)  拼音:xuǎn shì
1.铨选职官的工作。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古之造士,选事考言。」《新唐书。卷九○。刘政会传》:「崇望又以员外郎主南曹,选事清办。」
2.自愿挑起某项工作之责任。引申为多事。《国语。鲁语上》:「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
《分类字锦》:特招
汉书武帝纪元狩六年诏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注士有殊才异行当特招者任在使者分别之
分类:选举
《漢語大詞典》:常选(常選)
(1).指素常选拔的精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驃骑,驃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絶也。” 司马贞 索隐:“谓驃骑常选择取精兵。”
(2).古代定期选举官吏的一种制度。《梁书·武帝纪中》:“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 ,勿限年次。”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自常选,数年遂任事于时。”元史·张珪传:“近侍不得巧词復奏,不该常调之人亦不得滥入常选。”
《國語辭典》:人权(人權)  拼音:rén quán
1.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权利,也称「天赋人权」。
2.人民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自由、人身安全、工作、受教育、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财产等权利。
《分类字锦》:部注
宋史选举志绍兴二年吕颐浩言近世堂除多侵部注士人失职宜仿祖宗故事外自监司郡守及旧格堂除通判内自察官省郎以上馆职书局编修官外馀阙并寺监丞法寺官六院等武臣自准备将领正副将以上其部将巡尉指使以下并归部注从之
分类:部注选举
《國語辭典》:选拔(選拔)  拼音:xuǎn bá
挑选优秀的人才。如:「选拔模范学生。」《旧唐书。卷一五九。崔群传》:「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红楼梦》第二三回:「贾政命人各处选拔精工名匠,大观园磨石镌字。」
《國語辭典》:当选(當選)  拼音:dāng xuǎn
选举时,得到合于法定的多数票而膺选。如:「选举揭晓,他当选为本届的主席。」
《分类字锦》:退量
文献通考唐故事兵吏部注官讫于门下过侍中给事中省不过者谓之退量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拂巾
后汉书左雄周举黄琼传论顺帝反政知能任使遂乃备元纁玉帛以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登贤之书虚降巳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
分类:选举
《漢語大詞典》:吏部郎
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 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 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 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分类字锦》:刈楚
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白帖刈错薪之楚且得贤良拔连茹之茅不遗故旧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分类:选举
《國語辭典》:大选(大選)  拼音:dà xuǎn
1.旧时举行官吏的拣选,称为「大选」。《六部成语注解。吏部》:「大选:平常的选缺班次。」
2.今称上自总统、民意代表,下至地方首长,由全民普选,称为「大选」。如:「这次大选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漢語大詞典》:乡选(鄉選)
(1).乡里选举。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魏书·李孝伯传:“﹝ 孝伯 父 曾 ﹞郡三辟功曹不就,门人劝之, 曾 曰:‘功曹之职,虽曰乡选高第,犹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公 作 宣武 司马,属门生数十人於田曹中郎 赵悦子 。 悦子 以告 宣武 。 宣武 云:‘且为用半。’ 赵 俄而悉用之。曰:‘昔 安石 在东山,搢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2).犹乡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 孟宗献 ﹞自乡选至於殿陛,四为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