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的教育。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发展史教育,使学生懂得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共产主义的目标和信念;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培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意志、道德和情操;使学生把实现共产主义同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同个人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为参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漢語大詞典》:犯罪既遂
已经完成了犯罪行为,有些犯罪行为并已发生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有的犯罪,只要完成了犯罪行为就是既遂,如诬陷罪,只要完成了诬陷行为就是既遂,而不问是否对被诬陷者发生危害结果。有的犯罪则必须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才算既遂,如故意杀人罪,必须发生被杀者死亡的结果才算既遂。
《漢語大詞典》:好高务远
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务’也作骛。
《國語辭典》:好高骛远(好高騖遠)  拼音:hào gāo wù yuǎn
语本《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颢》:「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形容一味地向往高远的目标而不切实际。如:「做学问得慢慢来,从根基做起,不可好高骛远。」也作「好高务远」。
《漢語大詞典》:哺糟歠醨(餔糟歠醨)
亦作“ 哺糟啜醨 ”。 语本《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后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 汉 王延寿 《王孙赋》:“同甘苦於人类,好哺糟而啜醨。”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怀玉,无由自陈。”
亦作“ 餔糟啜醨 ”。亦作“ 餔糟歠漓 ”。 1.吃酒糟,喝薄酒。谓追求一醉。语本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文选釃作“醨”。 吕向 云:“餔糟歠醨,微同其事也。餔,食也。歠,饮也。糟、醨,皆酒滓。” 洪兴祖 补注:“醨,薄酒也。” 宋 苏轼 《超然台记》:“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一本作“ 餔糟啜漓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闽 酒深红,如 汴梁 酒。予常在 临洺关 ,向 李浦珠 索 洺 酒以饮 闽 人。咸曰:‘此酒魂也。’真餔糟歠漓之言。”
(2).比喻屈志从俗;随波逐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讔:“是以 子长 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於是 东方 、 枚皋 餔糟啜醨,无所匡正。” 傅尃 《过汨罗》诗:“我亦餔糟啜醨者,独醒终古奈君何!”
(3).比喻文字优美,令人陶醉。 唐 贾至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至其逸韵,扬波扇飈,餔糟啜醨,时有婉丽之什,浮艷之句。”
《漢語大詞典》:不务空名(不務空名)
不追求虚名。 毛泽东 《〈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分類:追求虚名
《漢語大詞典》:避俗趋新(避俗趨新)
谓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國語辭典》:朝闻夕死(朝聞夕死)  拼音:zhāo wén xì sǐ
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参见「朝闻道,夕死可矣」条。汉。司马迁 悲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國語辭典》:餔糟歠醨  拼音:bū zāo chuò lí
糟,酿酒的残渣。醨,薄酒。「餔糟歠醨」指吃酒渣,喝薄酒。语本《文选。卷三三。骚。屈原。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后借以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的生活态度。也作「餔糟啜醨」。
《漢語大詞典》:餐腥啄腐
比喻追求功名利禄。语本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 南海 而飞於 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鴟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 而吓我邪?” 清 高其倬 《与熊敏思登蟠龙山顶望都城值大风有感呈敏思》诗:“攀龙附凤有时辈,餐腥啄腐非吾儕。”
《國語辭典》:摆摊子(擺攤子)  拼音:bǎi tān zi
小贩在街上或市场中摆设摊位,陈列货品叫卖。也作「摆地摊」、「摆摊儿」。
《國語辭典》:安贫乐道(安貧樂道)  拼音:ān pín lè dào
以信守道义为乐,而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刘兆传》:「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也作「乐道安贫」、「安贫守道」。
《漢語大詞典》:避毁就誉(避毁就譽)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墨子·耕柱:“且 翟 ( 墨翟 )闻之:‘为义非避毁就举。’去之苟道,受枉何伤?”
《漢語大詞典》:迟巧(遲巧)
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张预 注:“但能取胜,则寧拙速而无巧久。”后以“迟巧”谓为在军事上追求巧策而长期拖延战争,于国不利。南史·王懿传:“天下事不可不密,且兵亦不贵迟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果木之败:“吾闻速拙,未闻迟巧。焉有屯兵贼境而日以宴会为务者?”
《漢語大詞典》:驰绩(馳績)
谓追求功绩。 清 蒲松龄 《大捷二》:“销兵郡国,弊遂至于生奸;驰绩边陲,力已穷于黷武。”
分類:追求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