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5,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屈迹
遐迹
迹印
迹微
同迹
石迹
交迹
画迹
委迹
重迹
状迹
凤迹
累迹
超迹
斧迹
《漢語大詞典》:屈迹(屈跡)
亦作“ 屈跡 ”。 犹屈身。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梁武 ﹞博通群籍而让齿乎一卷之师,劒气凌云而屈迹於万夫之下。” 唐 张读 《人虎传》:“ 徵 性疏逸,恃才倨傲,不能屈跡卑僚,尝鬱鬱不乐。”新五代史·赵犨传:“然 犨 阴识 太祖 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託之计。”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未冠失怙,迫於家累,屈跡刀笔中。”
分類:屈身
《國語辭典》:遐迹(遐跡)  拼音:xiá jī
前人的事迹。汉。扬雄河东赋〉:「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
《漢語大詞典》:迹印
痕迹。 巴金 《电》三:“我也知道过去的生活在一个人的心灵上留下的迹印是很难消灭的。” 巴金 忆·忆:“那许多被我爱过的生命在我的心上刻划了那么深的迹印,我能够把他们完全忘掉么?”
分類:痕迹
《韵府拾遗 微韵》:迹微(迹微)
富珠哩翀诗忠文峨眉英始也迹甚微
《韵府拾遗 陌韵》:同迹
宋书顾觊之传忘生而生逾全遗神而神弥畅若玉门犁丘盖同迹于人故同人有患
《骈字类编》:石迹(石迹)
水经河水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注东流径石迹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故斯阜纳称焉
《漢語大詞典》:交迹(交跡)
毗连,交界。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刘公墓志铭》:“两界耕桑交跡,吏不何问。”
分類:毗连交界
《漢語大詞典》:画迹(畫蹟)
亦作“ 画跡 ”。亦作“ 画蹟 ”。
(1).画的笔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 天寳 初,自 南内 移来,画迹拙俗。”一本作“ 画蹟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孟仲晖:“善写貌,笔迹类 陈閎 ,又似 阎令 。时有 杜景祥 、 王允之 ,竝画迹与 仲暉 相近也。”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王绍宗:“父 修礼 ,画跡与 殷仲容 相类,亦善书。”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近人有收《汉祖过沛图》者,画蹟颇佳。”
(2).绘画的遗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会暇日,游 大兴善寺 ……游及 慈恩 ,初知官将併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跡,游於此遂絶。” 罗尔纲 《南京如意里太平天囯壁画考证》:“一九五四年六月, 南京 私立新宁女子中学在 如意里 四十四号修校舍时,发现露天墙壁上有被石灰粉饰着的壁画画迹,后又在四十号学校操场发现壁画画迹两壁。”
(3).划过的痕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天帝释以四十二事问佛,一一以指画石,画跡故在。”
《漢語大詞典》:委迹(委跡)
犹委身,置身。 唐 张读 《宣室志补遗》:“是夕,叟又梦衣青襦者告曰:‘吾委跡於地下久矣,汝速出我,不然祸至。’叟大惧。”
分類:委身置身
《漢語大詞典》:重迹(重跡)
(1).犹重足。北史·魏京兆王黎传:“﹝ 元叉 ﹞常直禁中, 明帝 呼为姨父,自后百僚重跡。”参见“ 重足 ”。
(2).犹言重蹈覆辙。 晋 张载 《剑阁铭》:“覆车之轨,无或重跡。”新唐书·吴兢传:“ 秦 任 赵高 , 汉 任 王莽 , 晋 家自相鱼肉, 隋 室猜忌子弟,海内糜沸,验之覆车,安可重跡?”
(3).指车马之迹重迭。文选·陆机〈辨亡论〉上:“珍瑰重跡而至,奇玩应响而赴。” 吕延济 注:“重跡,谓远方贡献多而车马之跡重叠也。”
分類:车马重迭
《漢語大詞典》:重足
(1).迭足站立。墨子·尚同下:“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 孙诒让 间诂:“诗·无将大车 郑 笺云:重犹累也。”
(2).迭足不前。形容非常恐惧。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慄。”魏书·恩倖传·王椿:“ 椿 性严察,下不容奸,所在吏民,畏之重足。” 宋 叶适 《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攻伪既日峻,士重足不自保。” 明 李东阳 《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 淛江 之东县 新昌 ,乃在千巖万壑之中央。侧身重足恐无路,五步一涧十步冈。”
分類:站立恐惧
《漢語大詞典》:状迹(狀跡)
行迹;事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细寻状跡,足识法家;细寻判验,足识文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虽其间伸以状跡,粗陈一二,幺么恒事,曾何足观?”
分類:行迹事迹
《漢語大詞典》:凤迹(鳳跡)
亦作“ 凤跡 ”。 仙人或贵人车乘的辙迹。 南朝 梁武帝 《阊阖篇》:“羽骑凌云转,閶闔带空悬。长旗扫月窟,凤迹辗星躔。” 唐 王建 《上张弘靖相公》诗:“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跡重。”
《漢語大詞典》:累迹(累跡)
亦作“ 累跡 ”。
(1).犹累足。因畏惧而不敢正立。晋书·慕容垂载记:“﹝ 慕容垂 ﹞再为司隶,伪王公以下,莫不累迹。”北史·李宪传:“ 赵修 与其州里, 修 归葬父母也,牧守以下,畏之累跡, 宪 不为屈,时人高之。”
(2).足踵相接。形容人群拥挤。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駢肩累迹,瞻望咨嗟。”
《漢語大詞典》:超迹(超跡)
亦作“ 超跡 ”。
(1).高超的行迹。 晋 王涣之 《兰亭》诗:“超跡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2).指羽化,仙化。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许询〈自叙〉》:“五难既洒落,超迹絶尘网。”
《骈字类编》:斧迹(斧迹)
水经注□水又东南入阳山县右合涟口水源出 西北一百一十里石塘村村之流水侧有豫章木木径可二丈其株根犹存伐之积载而斧迹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