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6
词典
4
分类词汇
62
共66,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蒙瞳
懞憧
抹媚
迷瞪
蒙憧
忽忽
朦胧
惘然
醉眼
腾腾
恍忽
昏乱
懵懂
昏然
昏惑
《漢語大詞典》:
蒙瞳(矇瞳)
(1).昏愦;糊涂。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
:“ 亮 虽不肖,然口説得,手去得,本非闭眉合眼,矇瞳精神,以自附於道学者也。”
(2).迷糊;朦胧。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花姑子
》
:“一夜,守者困怠并寐,生矇瞳中,觉有人揣而抁之。”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董生
》
:“醉态矇瞳,不知所见伊何,遂诬人若此。”
分類:
昏愦
迷糊
糊涂
朦胧
《漢語大詞典》:
懞憧
迷糊;糊涂。
《
朱子语类
》
卷四一:“只是发动方用克,则未发时,不成只在这里打瞌睡懞憧,等有私欲来时,旋捉来克!”
《玉娇梨》
第五回:“我 苏友白 聪明一世,懞憧一时。”
分類:
迷糊
糊涂
《國語辭典》:
抹媚
拼音:
mǒ mèi
迷惑、著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著没三思,一纳头安排著憔悴死。」
分類:
痴迷
迷糊
神态
《國語辭典》:
迷瞪
拼音:
mí dèng
沉醉于一种事物。也作「迷登」。
分類:
心里
迷糊
迷惑
糊涂
《漢語大詞典》:
蒙憧(懞憧)
迷糊;糊涂。
《
朱子语类
》
卷四一:“只是发动方用克,则未发时,不成只在这里打瞌睡懞憧,等有私欲来时,旋捉来克!”
《玉娇梨》
第五回:“我 苏友白 聪明一世,懞憧一时。”
分類:
迷糊
糊涂
《國語辭典》:
忽忽
拼音:
hū hū
1.匆匆。《楚辞。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宋。
苏轼
〈
舟中夜起
〉诗:「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2.草率、不经意。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
3.迷惘、迷茫的样子。东周战国。
宋玉
〈
高唐赋
〉:「悠悠忽忽,怊怅自失。」《红楼梦》第五六回:「(宝玉)心中闷闷,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的睡去。」
4.失意的样子。汉。
司马迁
〈
报任少卿书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唐。
李商隐
樊南乙集序
:「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剋意事佛。」
分類:
象声词
模糊
失意
倏忽
不经意
迷糊
失意貌
模糊不清
意貌
不清
急速
恍忽
轻率
《國語辭典》:
朦胧(朦朧)
拼音:
méng lóng
1.月色昏暗的样子。唐。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
诗:「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西游记》第八一回:「睁著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惨淡,月朦胧;拿著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2.不清楚、模糊。唐。
李峤
〈
早发苦竹馆
〉诗:「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红楼梦》第四一回:「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3.糊涂。《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分類:
朦胧
模糊
神志
微明
含糊
微明貌
不清
糊涂
迷糊
《國語辭典》:
惘然
拼音:
wǎng rán
1.若有所失的样子。《新唐书。卷二○八。宦者传下。李辅国传》:「中外闻其失势,举相贺,辅国始惘然忧,不知所出,表乞解官。」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八出:「回首乡关,望断孤云惘然。」
2.模糊不清的样子。唐。
李商隐
〈
锦瑟
〉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
:「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
分類:
失意
迷糊
疑惑
失意貌
空无
意貌
不知所措
不清
不解
忧思
忧思貌
《國語辭典》:
醉眼
拼音:
zuì yǎn
醉后视线模糊的眼睛。《红楼梦》第三八回:「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分類:
醉眼
迷糊
眼睛
《國語辭典》:
腾腾(騰騰)
拼音:
téng téng
1.气体盛大上升的样子。如:「山中雾气腾腾,景物忽隐忽现。」
2.动作迟缓的样子。如:「就要来不及了,你还慢腾腾的收拾行李。」
3.旺盛的样子。如:「杀气腾腾」。
4.悠閒懒散的样子。唐。李中〈
秋日途中
〉诗:「信步腾腾野岸边,离家都为利名牵。」
5.拟声词。形容击鼓的声音。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立部伎〉:「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风雷磨。」
分類:
升腾
蒙胧
不停
舒缓
舒缓貌
象声词
翻腾
迷糊
旺盛
不断
情状
悠闲
滚动
向上
鼓声
上升
心跳
厉害
升起
程度
落地
地重
脚步
《國語辭典》:
恍忽
拼音:
huǎng hū
1.隐约模糊,不可辨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周览泛观,缜纷轧笏,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也作「恍惚」。
2.神志模糊不清。《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恍忽若有喜,纷纷扰扰,未知其意。」也作「恍惚」。
分類:
恍忽
模糊
知觉
迷糊
朦胧
疾速
神思
不定
《國語辭典》:
昏乱(昏亂)
拼音:
hūn luàn
1.神智错乱迷惘。《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2.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3.时代黑暗,社会混乱。《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分類:
头脑
昏庸
悖乱
政治
昏乱
无道
迷糊
之国
黑暗
糊涂
神志不清
社会
妄为
混乱
《國語辭典》:
懵懂
拼音:
měng dǒng
糊涂、心里不明白。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那厮也忒懵懂玉山低趄,著鬼祟醉眼乜斜。」《西游记》第四三回:「你这厮十分懵懂!你道僧人是谁?」也作「蒙董」、「蒙懂」、「懞懂」、「瞢懂」。
分類:
懵懂
糊涂
迷糊
《漢語大詞典》:
昏然
迷糊不清。
《
列子·黄帝
》
:“昏然五情爽惑。” 唐 薛用弱
《
集异记·蔡少霞
》
:“神思昏然,不觉成寐。”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
:“以故国家之屈辱失败,纷至沓来,而举国昏然,方且以研究外交者为荒傖而狂怪。”
分類:
昏然
迷糊
不清
《漢語大詞典》:
昏惑
昏乱;迷糊困惑。 汉
张衡
《思玄赋》
:“通人闇於好恶兮,岂昏惑而能剖?”
《
新唐书·韦巨源传
》
:“ 巨源 见帝昏惑,乃与 宗楚客 、 郑愔 、 赵延禧 等推处祥妖,阴导 韦氏 行 武后 故事。”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 汉武 昏惑不道,几至乱亡;晚节末路,仅能少悔。” 曹禺
《北京人》
第二幕:“ 文清 昏惑地把信接在手里。”
分類:
昏惑
昏乱
迷糊
困惑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