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叙述(敘述)  拼音:xù shù
陈述。如:「请详加叙述」。也作「序述」。
《國語辭典》:追述  拼音:zhuī shù
追溯往事,加以记载。《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
《漢語大詞典》:敷述
铺叙;陈述。《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
分類:铺叙陈述
《漢語大詞典》:述祖
(1).遵循祖训。 唐 柳宗元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矧吾兄有柔儒之茂质,恢旷之弘量,敢无敬乎;有述祖之美谈,安道之贞节,敢无慕乎!”
(2).称述祖德。 清 丘逢甲 《说潮》诗之十七:“述祖非无人,谱牒多不全。”
分類:遵循称述
《国语辞典》:述古  拼音:shù gǔ
阐述前人已有的言论。《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
《國語辭典》:论述(論述)  拼音:lùn shù
议论、述作。《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后百有馀年,而孔子论述六艺。」宋。欧阳修〈读书〉诗:「平生颇论述,诠次加点窜。」
《漢語大詞典》:备述(備述)
详尽叙说。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月朗 见 十娘 秃髻旧衫,惊问其故。 十娘 备述来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塏爽,受誥封,所往还无非公卿大夫,以诱其勤学。”《花月痕》第三回:“这晚 采秋 回家,听那丫鬟备述 荷生 问答,便认定 吕仙阁 所遇见的定是 韩荷生 。”
《漢語大詞典》:纂述
编纂著述。 唐 李靖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 太宗 曰:‘深乎节制之兵,得其法则昌,失其法则亡。卿为纂述歷代善於节制者,具图来上,朕当择其精微,垂於后世。’”宋史·张昭传:“ 昭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 明 徐渭 《卖书》诗:“带草连年高纂述,巾箱一日去筌蹄。”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管子一书,实国家思想最深切著明者也。但其书必非 管子 所自作,殆 战国 时其后辈所纂述。”
分類:编纂著述
《國語辭典》:记述(記述)  拼音:jì shù
用文字记载叙述。《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是以慺慺为国惜之。」
《國語辭典》:自述  拼音:zì shù
以笔或口,述说自己。如:「六十自述」、「他自述生平,感慨万千。」。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漢語大詞典》:赞述(贊述)
赞美称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謐 见之嗟叹,遂为作《叙》。於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袵讚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其閒妙旨,具诸经论,不復於此,少能讚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动(重)劝诱尔。”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文者,所以讚述往古,传示来裔,著之不刊,垂之无极者也。”
赞美称道。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叙将十八,赞述股肱。”隋书·薛道衡传:“庶凭毫翰,敢希赞述!” 明 李东阳 《会试策问》之一:“当时文学侍从之臣,往往极其揄扬赞述。” 清 姜绍书 韵石斋笔谈·文王鼎:“ 韩太史 遇 王宪副 仲和 于 燕 邸,赞述此鼎,诧为希覯。”
《漢語大詞典》:作述
(1).创作传述。语本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父子擅作述,砥礪在忠孝。”
(2).泛指论著。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固有贤人君子穷极精虑之所作述,而一得之士可以议之者。”
《國語辭典》:申述  拼音:shēn shù
详细叙述。《宋书。卷八七。殷琰传》:「柳伦来奔,具相申述。」也作「申说」。
《韵府拾遗 质韵》:孙述(孙述)
隋书李德林传韩信彭越深明帝子之符孙述隗嚣妙识真人之出
《漢語大詞典》:删述
相传 孔子 序《书》《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 唐 李白 《古风》之一:“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建安 以后,更綺丽不足为法,迨 有唐 文运肇兴,而己适当其时,将以删述,继获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