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言事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见 宣王 ,不言事。”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 、 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漢語大詞典》:进状(進狀)
(1).呈上陈述事实的文书。《新唐书·百官志三》:“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於正衙,復进状谢於侧门。”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五·藏廙》:“至 乾寧 中,僧 神赞 进状,乞追謚号塔名。”
(2).特指呈上诉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潘公 、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两家都进状,都准了。”《禅真逸史》第二一回:“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次早府中进状,但不识二少年名姓,难以行词。”《后水浒传》第十四回:“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到 开封府 进状。”
(2).特指呈上诉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潘公 、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两家都进状,都准了。”《禅真逸史》第二一回:“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次早府中进状,但不识二少年名姓,难以行词。”《后水浒传》第十四回:“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到 开封府 进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