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述事
(1).陈述往事;叙事。史记·太史公自序:“故述往事,思来者。”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始。”《南齐书·崔祖思传》:“述事之徒,褒諛为体。世无 董狐 ,书法必隐;时闕 南史 ,直笔未闻。”
(2).继续前人的事业。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然臣以谓陛下念祖宗艰难之功,必思所以持盈守成;慕 神考 劬劳之德,必思所以继志述事。”清史稿·高宗纪一:“朕以继志述事之心,际重熙累洽之后,欲使海澨山陬,俱沾大泽。”
《国语辞典》:继志述事(继志述事)  拼音:jì zhì shù shì
语本《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指继承遵循前人的志愿与事业。《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辽太祖奋自朔方,太宗继志述事,以成其业。」清。黄宗羲〈周子佩先生墓志铭〉:「守礼不违,继志述事。」
《分类字锦》:述事而书(述事而书)
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奏事
(1).向皇帝陈述事情。史记·汲郑列传:“上尝坐武帐中, 黯 前奏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 黄宗旦 晚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诵於口。”
(2).指向丞相陈述事情。史记·张丞相列传:“ 魏丞相 相 者, 济阴 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白事丞相,亦可谓之奏事。《魏相传》‘带剑奏事’是也。”
(3).向皇帝奏陈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宦者輒从輼凉车中可其奏事。”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诸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
《漢語大詞典》:言事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见 宣王 ,不言事。”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 、 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國語辭典》:至言  拼音:zhì yán
最美善的言论、最合宜的道理。《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臣闻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
《國語辭典》:启事(啟事)  拼音:qǐ shì
1.陈述事情。《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董卓》:「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2.陈述事情的奏章或函件。南朝梁。沈约谢赐甘露启〉:「不任欣贺,谨以启事谢以闻。」
3.机关、团体或个人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张贴在布告栏上的文字。如:「徵才启事」、「寻人启事」、「道歉启事」。
《國語辭典》:体物(體物)  拼音:tǐ wù
摹状事物、体察事物。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亮。」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韩昌黎诗》:「近时朱竹垞、查初白有水碓及观造竹纸联句,层次清澈,而体物之工,抒词之雅,丝丝入扣,几无一字虚设。」
《國語辭典》:记事(記事)  拼音:jì shì
把事情记载下来。《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汉书。卷三○。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漢語大詞典》:上项(上項)
前述事项。 宋 范仲淹 《奏乞减武臣充提刑及令枢密院三班选人进呈》:“仍乞委枢密院除选拣上项提点刑狱使臣外,更常切於武臣中选人。”《水浒传》第八三回:“再説 戴宗 、 戴青 潜地进城,逕到 宿太尉 府内,备细诉知衷情。当晚, 宿太尉 入内,将上项事务奏知天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他喝完了茶,付了茶钱,便忙忙的回到 牤牛山 ,把上项事对各家寨主,説知详细。”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九:“根据上项宗旨,本院从出现于社会间之病患者中择尤收容,加以诊治。”
分類:述事事项
《國語辭典》:叙事(敘事)  拼音:xù shì
叙述事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文章宗旨》:「叙事如书史法,尚书顾命是也。」
《漢語大詞典》:进状(進狀)
(1).呈上陈述事实的文书。新唐书·百官志三:“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於正衙,復进状谢於侧门。”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五·藏廙:“至 乾寧 中,僧 神赞 进状,乞追謚号塔名。”
(2).特指呈上诉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潘公 、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两家都进状,都准了。”《禅真逸史》第二一回:“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次早府中进状,但不识二少年名姓,难以行词。”《后水浒传》第十四回:“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到 开封府 进状。”
《國語辭典》:申状(申狀)  拼音:shēn zhuàng
古时向上级陈述事实的文书。《水浒传》第三四回:「黄信写了申状,叫两个军教头目,飞马报与慕容知府。」
《國語辭典》:指事  拼音:zhǐ shì
1.六书之一。因无具体形象,故以象徵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也称为「象事」、「处事」。
2.指出事物。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
《漢語大詞典》:序事
(1).谓安排事项,使有条理。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 郑玄 注:“序事,次序用乐之事者。” 贾公彦 疏:“云‘掌其序事’者,谓陈列乐器及作之次第皆序之,使不错繆。”
(2).叙述事情。 宋 司马光 《述〈国语〉》:“而先所采集列国,因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但贪序事,毫无音节者,皆非诗之正宗。”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不知铭者,有声之文也,与序事之体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