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蹰踟(躕踟)
亦作“蹰踟”。 心里迟疑,来回走动的样子。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会 大同 杀都御史报至,公愕然,因入静室蹰踟久之,喜曰:‘吾得之矣!’乃开门召诸将吏军卒尽入。”
《漢語大詞典》:彽徊
徘徊,迟疑不前貌。
分類:徘徊迟疑
《漢語大詞典》:彝犹(彝猶)
夷犹。迟疑不行貌。 清 方文 《淮渎敕》诗:“今冬有客 淮南 游,经过瀆庙聊彝犹。”
分類:迟疑不行
《國語辭典》:儗儗  拼音:nǐ nǐ
1.草木繁盛的样子。《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故其诗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也作「薿薿」。
2.迷惑不解的样子。唐。柳宗元〈梦归赋〉:「若有鉥予以往路兮,驭儗儗以回复。」
《漢語大詞典》:游疑
游移迟疑。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致潮王黄子隆书》:“望弟依兄,勿再游疑,疑则了事矣!”《花城》1981年第1期:“他从对方游疑的眼神里捕捉那隐藏在心底的隐私。”
分類:游移迟疑
《漢語大詞典》:遁巡
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遁,通“ 逡 ”。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秦 人开 关 延敌,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 颜师古 注:“遁巡,谓疑惧而却退也。遁音千旬反。”按, 汉 贾谊 作“逡巡”。 清 方履篯 《赵收庵先生二学图记》:“遁巡忘答,从登前墀,操卮执觚,立醊其醨。”
分類:迟疑徘徊
《漢語大詞典》:回迂(迴迂)
迂回,迟疑。 宋 陈师道 《赠石先生》诗:“迫人鬢頷纷纷白,临事迴迂种种迟。”
分類:迂回迟疑
《漢語大詞典》:沈哦
犹沉吟。迟疑,犹豫。 明孙仁孺《东郭记·出而哇之》:“一霎时鼎中调,席上罗,好教咱几度沉哦,是萱慈再四央着我。”参见“ 沉吟 ”。
《國語辭典》:沉吟  拼音:chén yín
1.迟疑、犹豫。《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邯得书,沉吟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洛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李方哥见程朝奉要收拾起银子,便呆著不开口,尽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2.深思。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西游记》第一四回:「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
3.低声吟咏。唐。杜甫〈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4.沉重。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小姐病转沈吟,待我扶他消遣。」
《漢語大詞典》:迟懦(遲懦)
迟疑懦弱;胆怯而迟疑不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然等死耳, 茂钦 果决,是以全节, 中立 迟懦,是以败名。”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公晚遇,十年间三引去。去必刚勇果决,其来未尝不迟懦退缩也。”
《國語辭典》:意意思思  拼音:yì yì sī sī
形容迟疑不决或吞吞吐吐的样子。《红楼梦》第六五回:「我说:『是块肥羊肉,……正经拣个人聘了罢。』他只意意思思,就丢开手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何玉凤〕听说声都要走,便有些意意思思的舍不得。」也作「意意似似」。
《漢語大詞典》:驻疑(駐疑)
停留迟疑。古尊宿语录卷二三:“游山日促路嶮巇,结束行装莫驻疑。”
分類:停留迟疑
《国语辞典》:缩缩朒朒(缩缩朒朒)  拼音:sù sù nǜ nǜ
畏缩迟疑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住在衙中几日了。少卿终是有些羞惭不过意,缩缩朒朒,未敢到他房中歇宿去。」
分类:畏缩迟疑
《国语辞典》:毫不犹豫(毫不犹豫)  拼音:háo bù yóu yù
当机立断,一点也不迟疑。如:「遇见车祸,有人受伤,应毫不犹豫地打电话报警,并协助救援。」
《国语辞典》:犹豫未决(犹豫未决)  拼音:yóu yù wèi jué
迟疑、拿不定主意。《旧唐书。卷五七。裴寂传》:「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陈圭又说吕布,使解韩胤赴许都。布犹豫未决。」也作「犹豫不决」。
《国语辞典》:打迟局(打迟局)  拼音:dǎ chí jú
迟疑不动。《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你又不合他出来,我要打个迟局,他跳上来,我还待活哩么?」
分类:迟疑